成语名称:慈悲为本(cibeiweiben)
成语繁体:慈悲為本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慈悲:慈善和怜悯。原佛教语,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·高逸传论》:“今则慈悲为本,常乐为宗,施舍惟机,低举成敬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劝人为善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五回:“像我们出家之人,到处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”
近义词:慈悲为怀
英文翻译:mercy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(idiom); the Buddhist teaching that nothing is valid except compassion
【名称】:慈悲为本【事例】:须要~,宽猛兼行,敬正诛邪。 ★明·凌蒙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【用法】:作宾语、定语;指劝人为善。【近义词】:慈悲为怀
修真人应慈悲为本,修德、守德为基,道功为根,酒、色、财、气均需戒绝。
他以为修行人,应以慈悲为本,忍辱为先,方便随缘,才能适合於求道。
行道本无话可说,以无念为宗,慈悲为本,无所求为持戒,无所得为目的。
古往今来,少林寺一直是一个武林中人所朝圣之地,它以慈悲为本,济世渡人。
自己做自己得好处,得利益;若不能修,一切都不如意,因此佛家修学是以慈悲为本。
从佛教教义上讲,信众食素,乃是佛教慈悲为本的具体体现,也是其日常修行的重要内容。
数百年恒山门下均以女尼为主,出家人慈悲为本,女流之辈更不宜妄动刀剑,学武只是为了防身。
在修行实践中,人间佛教的伦理关怀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五戒、十善和以慈悲为本的大乘菩萨道。
此岂有如是之佛乎?吾闻佛以慈悲为本,意必垂眉落眼,善气迎人,使天下可亲可爱,不欲令人畏而恶之也。
后来,以菩萨思想慈悲为本的大乘佛教经典明文指出不得食一切众生肉,从因果转回的理论上阐明了食肉的过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