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献可替否(xianketifou)
成语繁体:獻可替否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献:进;替:废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褒义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例句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英文翻译:persuade somebody to do good and dissuade him from doing evil
建议可行的方法,废止不可行的方法。 臣下向君主进言,陈述那些可行,那些不可行,以成就可行的方法,摒弃不可行的方法。后用“献可替否”指臣下向君主进谏,劝善规过,议论兴革。
臣复忝重任,不能献可替否。
大司马府事,献可替否,共为欢交。
运筹画策,自具于章表,献可替否,总归于笔札。
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,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。
臣闻古之为臣者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献可替否,拾遗补阙。
若得言参执事,献可替否,寇逆获除,社稷称庆,虽死如生,犬马情毕。
人们知道这事后,都认为陈矩在进奉中,已经包含了献可替否之意。
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,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,臣等敢以死请。
昭德参奉机密,献可替否,事有便利,不预谘谋,要待画旨将行,方始别生驳异。
故臣子之于君父,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,知交之于朋友,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