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愁眉啼妆(choumeitizhuang)
成语繁体:愁眉啼妝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愁眉:使眉细而曲折;啼妆: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。形容妇女的妖态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一》:“桓帝元嘉中,京都妇女作愁眉、啼妆、堕马髻、折腰步、龋齿笑。所谓愁眉者,细而曲折。啼妆者,薄饰目下,若啼处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定语;形容妇女的妖媚妆饰
愁眉:使眉细而曲折;啼妆:轻擦去眼下的粉饰以作啼痕。形容妇女的妖媚妆饰
青年才俊王重阳,愁眉啼妆李师师。
愁眉、啼妆、堕马髻等妆束,据说就产生在那个时候。
汉梁冀妻孙寿作愁眉,啼妆龋齿,笑折腰步,京都人咸争效之。
寿色美而善为妖态,作愁眉,啼妆,堕马髻,折腰步,龋齿笑,以为媚惑。
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,作愁眉、啼妆、坠马髻、折腰步、龋齿笑等以为媚惑。
孙寿长得很美而且善于作媚态,能作愁眉、啼妆、堕马臀、折腰步、龋齿笑,极为迷人。
最有意思的是汉桓帝时,在京都妇女中流行着愁眉、啼妆、堕马髻、折要步、龋齿笑等习俗。
绝美妖娆的容颜,窈窕剔透的身姿,愁眉啼妆的哀婉,这个女人在出场的一瞬间便震住了这个想与之一争高下的东海警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