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相传授 [ sī xiāng chuán shòu ]
私:不公开。私下传授本领
钻穴逾隙 [ zuān xué yú xì ]
指偷情、私奔、偷窃等行为。
私智小慧 [ sī zhì xiǎo huì ]
私:个人的;慧:智慧。个人的智慧和小聪明。指带有片面性而又自以为是的聪明
以公灭私 [ yǐ gōng miè sī ]
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。
植党自私 [ zhí dǎng zì sī ]
谓拉帮结派以谋求私利。同“植党营私”。
公私交困 [ gōng sī jiāo kùn ]
公家私人均陷困境。
私淑弟子 [ sī shū dì zǐ ]
私:私下;淑:善。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。
角巾私第 [ jiǎo jīn sī dì ]
角巾:古时隐士常戴的一种有棱角的头巾;私第:私人住宅。脱掉官服,戴上头巾,居住在私宅。指闲居不仕。
玩法徇私 [ wán fǎ xùn sī ]
玩:忽视;徇私:曲从私情。不顾公理王法,曲从私情
朋党比周 [ péng dǎng bǐ zhōu ]
结党营私,排斥异己。
贿赂公行 [ huì lù gōng xíng ]
贿赂:因请托而私赠财物;公行:公开做。指公开行贿受赂。
公私两便 [ gōng sī liǎng biàn ]
对公家私人都便利。
秉公灭私 [ bǐng gōng miè sī ]
主持公道,灭除私念。
兼爱无私 [ jiān ài wú sī ]
泛爱大众,对人没有私心。
公私两利 [ gōng sī liǎng lì ]
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。同“公私两济”。
废私立公 [ fèi sī lì gōng ]
指去私为公。
切切私议 [ qiè qiè sī yì ]
切:通“窃”;切切:暗中,私下。指私下小声说话
公耳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同“公尔忘私”。
托公报私 [ tuō gōng bào sī ]
借公事报私怨。
徇私枉法 [ xùn sī wǎng fǎ ]
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。
公尔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事无二成 [ shì wú èr chéng ]
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。
公私两济 [ gōng sī liǎng jì ]
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。
秉正无私 [ bǐng zhèng wú sī ]
主持正义,没有私念。
弃公营私 [ qì gōng yíng sī ]
丢弃公益,谋求私利。
【成语拼音】sī xí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任凭己意行事。《管子·法禁》:“私王官,私君事,去非其人而私行者,圣王之禁也。”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故当今之时,能去私曲就公法者,民安而国治;能去私行行公法者,则兵强而敌弱。”
(二)、官吏以私事出行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大夫私行出疆必请,反必有献。”郑玄 注:“私行,谓以己事也。”孔颖达 疏:“私行,谓非为君行也。疆,界也。既非公事,故宜必请也。”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大夫不书葬,此何以书?通乎 季子 之私行也。”何休 注:“不以公事行曰私行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田畴传》:“今道路阻絶,寇虏纵横,称官奉使,为众所指名。愿以私行,其於得达而已。”
(三)、指个别行动。元 张可久《一枝花·湖上归》套曲:“吾二人此地私行,六一泉 亭上诗成。”
(四)、犹私访。《警世通言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》:“此事闻於他郡,都猜道朝廷差 李学士 出外私行观风考政,无不化贪为廉,化残为善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续录·牧庵相国》:“﹝ 牧庵 ﹞任 吴 抚时,擒获强暴,禁止奢侈,尝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