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扶成墙 [ tǔ fú chéng qiáng ]
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。
抑强扶弱 [ yì qiáng fú ruò ]
抑:压制;扶:帮助。压制强暴,扶助弱小。
持危扶颠 [ chí wēi fú diān ]
扶持危困的局面。
救死扶伤 [ jiù sǐ fú shāng ]
扶:扶助,照料。抢救生命垂危的人,照顾受伤的人。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
人扶人兴 [ rén fú rén xīng ]
扶:扶助;兴:兴致。人们互相助兴。
患难相扶 [ huàn nàn xiāng fú ]
扶:支持,帮助。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
定乱扶衰 [ dìng luàn fú shuāi ]
定:平定;扶:帮助,扶持。平定祸乱,扶持衰弱。
继绝扶倾 [ jì jué fú qīng ]
继:延续;扶:扶助,扶持。把断绝的接续上,把倾倒的扶起来。比喻继续前人未完的功业,扶助弱小的力量
心服口不服 [ xīn fú kǒu bù fú ]
服:信服。心里信服嘴上却不承认
携老扶弱 [ xié lǎo fú ruò ]
搀着老人,扶着体弱者。亦作“携老扶幼”、“携老挈幼”。
心悦诚服 [ xīn yuè chéng fú ]
悦:愉快,高兴;诚:硬实。由衷地高兴,真心地服气。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。
济困扶危 [ jì kùn fú wēi ]
济、扶:帮助。救济贫困的人,扶助有危难的人。
锄强扶弱 [ chú qiáng fú ruò ]
铲除强暴,扶助弱者。
救急扶伤 [ jiù jí fú shāng ]
救济危急,扶助伤病。
扶危济急 [ fú wēi jì jí ]
犹扶危济困。
扶弱抑强 [ fú ruò yì qiáng ]
扶助弱小,压制强暴。
与死扶伤 [ yǔ sǐ fú shāng ]
与:援助;扶:扶助。援助要死的人,辅助受伤的人
心服口服 [ xīn fú kǒu fú ]
服:信服。心里嘴上都信服。指真心信服。
口服心服 [ kǒu fú xīn fú ]
服:信服。心里嘴上都信服。指真心信服。
扶危济困 [ fú wēi jì kùn ]
扶:帮助;济:搭救,拯救。扶助有危难的人,救济困苦的人。
扶正黜邪 [ fú zhèng chù xié ]
扶助正道,除去邪恶。
扶东倒西 [ fú dōng dǎo xī ]
扶:扶持,搀扶。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,自己没主见
危而不持 [ wēi ér bù chí ]
持:扶助,支持。国有危急之事,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
扶危定倾 [ fú wēi dìng qīng ]
指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。
救困扶危 [ jiù kùn fú wēi ]
救济、扶助陷于危难的人。
【成语拼音】fú fú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亦作“扶伏”。亦作“扶匐”。同“匍匐”。伏地爬行。形容急遽,竭力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《诗》云:‘凡民有丧,扶服救之。’”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作“匍匐救之”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扶伏而击之,折軫。”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剡县小儿》:“因自投下牀,扶匐至母尸侧,顿絶而死。”元 揭傒斯《临川女》诗:“闻汝即赴死,扶服到河滨。”王闿运《熊氏墓表》:“睋而有间,恭人暴卒,同官命妇,扶服救丧。”
(二)、趴伏于地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中孺 扶服叩头曰:‘老臣得託命将军,此天力也。’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呼韩邪 携国归化,扶伏称臣。”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夜着青衣,扶匍道路,为 太祖 听察 苍梧 出来。”宋 王禹偁《大阅赋》:“俾遁逃兮无地,咸扶服兮朝天。”清 黄遵宪《锡兰岛卧佛》诗:“阑斑被绣縵,扶服拜赤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