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声相求 [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]
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
车攻马同 [ chē gōng mǎ tóng ]
攻:坚固精致;同:齐聚。战车坚固,战马整齐。形容军容极盛
一心同体 [ yī xīn tóng tǐ ]
犹言同心同德。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
公诸同好 [ gōng zhū tóng hào ]
公:公开;诸:之于;同好:爱好相同的人。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,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。
海外扶余 [ hǎi wài fú yú ]
指遥远的外国
声应气求 [ shēng yìng qì qiú ]
应:应和,共鸣;求:寻找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同舟共济 [ tóng zhōu gòng jì ]
舟:船;济:渡,过洒。坐一条船,共同渡河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。也比喻利害相同。
同心僇力 [ tóng xīn jié lì ]
指齐心合力。同“同心戮力”。
道同义合 [ dào tóng yì hé ]
犹言道合志同。
道不同,不相为谋 [ dào bù tóng,bù xiāng wéi móu ]
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
一脉同气 [ yī mài tóng qì ]
指出于同源。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。
一心同归 [ yī xīn tóng guī ]
齐心趋向同一目的。
白衣天使 [ bái yī tiān shǐ ]
指护士
一致百虑 [ yī zhì bǎi lǜ ]
一致:趋向相同;百虑:各种考虑。趋向虽然相同,却有各种考虑。儒家指虑虽种种,理归于一。
不谋而同 [ bù móu ér tóng ]
谋:商量;同:相同。事先没有商量过,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摧折豪强 [ cuī zhé háo qiáng ]
摧:折断。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。
誓以皦日 [ shì yǐ jiǎo rì ]
指誓同生死,亲爱终生。
道不相谋 [ dào bù xiāng móu ]
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
党同妒异 [ dǎng tóng dù yì ]
犹言党同伐异。指结帮分派,偏向同伙,打击不同意见的人。
并存不悖 [ bìng cún bù bèi ]
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。
炊臼之痛 [ chuī jiù zhī tòng ]
比喻丧妻。同“炊臼之戚”。
之死靡他 [ zhī sǐ mǐ tā ]
至死不变。形容忠贞不二。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邈以山河 [ miǎo yǐ shān hé ]
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。同“邈若山河”。
一门同气 [ yī mén tóng qì ]
指同门兄弟。
芝艾俱尽 [ zhī ài jù jìn ]
芝艾:香草和臭草,比喻美和恶。芝艾同被烧毁。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
【成语拼音】fú tó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符合;附和。《魏书·济南王匡传》:“於时议者,多云 芳 是,唯黄门侍郎 孙惠蔚 与 崇 扶同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二》:“﹝《纪年》﹞其著书皆编年相次,文意大似《春秋经》。诸所记事,多与《春秋》、《左氏》扶同。”唐 杜牧《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》:“刘悟 卒,从諫 求继,与扶同者只 鄆州 随来中军二千耳。”明 王廷相《慎言·君子》:“郑兴、贾逵 以扶同显贵,桓谭、尹敏 以乖忤沦弃。”
(二)、伙同。元 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那告状人指陈实事,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虚词。”明 刘若愚《<酌中志>自序》:“﹝ 太祖 ﹞创交结近侍官员之律,禁扶同奏啟之条。”《清史稿·高宗纪一》:“寝 许容 署 湖北 巡抚之命,留 晏斯盛 任,仍申诫言官扶同纠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