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圣至明 [ zhì shèng zhì míng ]
至:极。最神圣最贤明。旧时用以称颂帝王。
是是非非 [ shì shì fēi fēi ]
把对的认为是对的,把错的认为是错的。比喻是非、好坏分得非常清楚。
洗心换骨 [ xǐ xīn huàn gǔ ]
道家语,指洗去尘心,换掉凡骨,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。
一视同仁 [ yī shì tóng rén ]
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,同施仁爱。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。
重熙累盛 [ chóng xī lěi shèng ]
形容累世圣明有德,天下升平昌盛。同“重熙累洽”。
顺非而泽 [ shùn fēi ér zé ]
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。
千载一圣 [ qiān zǎi yī shèng ]
千年出一圣人。指圣人不常有。
想入非非 [ xiǎng rù fēi fēi ]
非非:原为佛家语,表示虚幻的境界。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。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。
皂白沟分 [ zào bái gōu fēn ]
皂:黑。比喻界限非常分明
绝圣弃知 [ jué shèng qì zhī ]
绝:断绝;圣:智慧;弃:舍去,抛开;知:通“智”,智慧。指摒弃聪明智巧,回归天真纯朴
见微知着 [ jiàn wēi zhī zhe ]
谓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。语本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聖人見微以知萌,見端以知末,故見象箸而怖,知天…
独是独非 [ dú shì dú fēi ]
指不采纳众议,是与非自己说了算,独断专行。
清圣浊贤 [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]
汉末饥荒,禁止酿酒,饮酒人避讳言酒,称清酒为圣人,浊酒为贤人。指酒的别称
眩碧成朱 [ xuàn bì chéng zhū ]
比喻颠倒是非。
外内无患 [ wài nèi wú huàn ]
患:灾祸,忧患。既无外患,也无内忧。
内圣外王 [ nèi shèng wài wáng ]
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,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。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。
公是公非 [ gōng shì gōng fēi ]
公认的是非。
惹是生非 [ rě shì shēng fēi ]
惹:引起;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
播弄是非 [ bō nòng shì fēi ]
挑拨是非。是非:纠纷,口舌。
掠是搬非 [ lüè shì bān fēi ]
搬弄是非
乐道忘饥 [ lè dào wàng jī ]
指醉心于圣道。
暴不肖人 [ bào bù xiāo rén ]
暴:凶暴;不肖:不贤。凶暴而不贤的人。
不期修古 [ bù qī xiū gǔ ]
期:希望;修:遵循。不要照搬老办法。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。
不法常可 [ bù fǎ cháng kě ]
法:当做模式、法则;常可: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。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。
窥觎非望 [ kuī yú fēi wàng ]
窥觎:窥伺可乘之隙;非望:非分之想。指伺隙谋夺帝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