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声粗气 [ cū shēng cū qì ]
指人说话嗓门很粗
三马同槽 [ sān mǎ tóng cáo ]
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
旗帜鲜明 [ qí zhì xiān míng ]
本指军旗耀眼,军容整齐。现比喻立场、观点、态度等十分明确。
额首称庆 [ é shǒu chēng qìng ]
把手放在额上,表示庆幸。
进退失措 [ jìn tuì shī cuò ]
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。同“进退无措”。
闳意眇指 [ hóng yì miǎo zhǐ ]
指宏大微妙的意旨。眇,通“妙”。
经验主义 [ jīng yàn zhǔ yì ]
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
摧坚殪敌 [ cuī jiān yì dí ]
摧:摧毁;坚:坚固的事物,指敌人的精锐;殪:致死,歼灭。摧毁和消灭敌人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[ yī zhǐ bì mù,bù jiàn tài shān ]
蔽:遮盖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
指水盟松 [ zhǐ shuǐ méng sōng ]
盟:盟誓。指着流水、松树盟誓。形容情谊之深
指鹿作马 [ zhǐ lù zuò mǎ ]
比喻有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同“指鹿为马”。
山川米聚 [ shān chuān mǐ jù ]
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,如米之聚集。
随时制宜 [ suí shí zhì yí ]
随:根据;制:制订,采取;宜:适宜的措施。根据当时的情况,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恍然大悟 [ huǎng rán dà wù ]
恍然:猛然清醒的样子;悟:心里明白。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。
以卵击石 [ yǐ luǎn jī shí ]
拿蛋去碰石头。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,自取灭亡。
以锥刺地 [ yǐ zhuī cì dì ]
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。比喻见识浅陋,所知甚少。
明光烁亮 [ míng guāng shuò liàng ]
指光亮耀眼。
画瓦书符 [ huà wǎ shū fú ]
旧时迷信,在瓦上画图像,在黄表纸上画符箓,所说可以驱鬼避邪。泛指各种迷信活动。
发上指冠 [ fā shàng zhǐ guān ]
毛发竖起貌。形容极度愤怒。
铭心镂骨 [ míng xīn lòu gǔ ]
形容感受极深,永记不忘。
千锤百炼 [ qiān chuí bǎi liàn ]
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。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。
点手划脚 [ diǎn shǒu huá jiǎo ]
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。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,或轻率地指点、批评。
躬冒矢石 [ gōng mào shǐ shí ]
指将帅亲临前线,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,不怕牺牲自己。同“躬蹈矢石”。
镂骨铭心 [ lòu gǔ míng xīn ]
铭刻在心灵深处。形容记忆深刻,永远不忘。
嘴清舌白 [ zuǐ qīng shé bái ]
指话说得明确清楚。
【成语拼音】niè zh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咬指头。形容极为痛心。唐 元稹《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》:“蛮民詀諵诉,嚙指明痛癏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八回:“土人欲採取他(美石),却被一声霹靂,把几个採石的惊死,半晌方醒。因此人都嚙指相戒,不敢近他。”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三五:“或知之(被捕的原因)矣,而腐心啮指,申诉无门,畏祸吞声。”
(二)、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,辞归问母。母曰:‘思尔啮指。’孔子 曰:‘曾参 之孝,精感万里。’”《后汉书·蔡顺传》:“顺 少孤,养母。尝出求薪,有客卒至,母望 顺 不还,乃噬其指,顺 即心动,弃薪驰归。”李贤 注:“噬,嚙也。”后用“嚙指”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。清 顾炎武《与李湘北书》:“但此君母老且病,独子无依……况年逾七十,久困扶牀,路隔三千,难通嚙指,一旦祷北辰而不验,迴西景以无期,则缾罍之耻奚偿,风木之悲何及!”
(三)、齧指:
(四)、咬破指头。表示决心,发誓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赵王 啮指出血,曰:‘先人失国,微陛下,臣等当虫出。公等奈何言若是!’”宋 孙光宪《浣溪沙》词:“啮指暗思花下约,凭阑羞睹泪痕衣。”明 李东阳《读唐诗三十一首》之二:“﹝ 徐世勣 ﹞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,以成 武氏 之祸。”
(五)、表示思念深切。宋 岑象求《吉凶影响录》:“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,辞归问母。母曰:‘思尔啮指。’孔子 曰:‘曾参 之精感万里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