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辞如云 [ tán cí rú yún ]
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
情见乎言 [ qíng jiàn hū yán ]
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同“情见乎辞”。
一体同心 [ yī tǐ tóng xīn ]
一体:一个整体;同心:齐心。比喻关系密切,共同一心。
情见乎词 [ qíng jiàn hū cí ]
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同“情见乎辞”。
辞喻横生 [ cí yù héng shēng ]
横生:横逸而出。言辞生动,横逸而出
作言造语 [ zuò yán zào yǔ ]
指编造虚诞的言辞。
辞丰意雄 [ cí fēng yì xióng ]
辞:文词;雄:庞大威武。文词丰盛,意气雄伟
一概而论 [ yī gài ér lùn ]
一概:同一标准,一律。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,不加区别,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。
同声相呼 [ tóng shēng xiāng hū ]
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辞巧理拙 [ cí qiǎo lǐ zhuō ]
文辞虽然浮华,但不能阐明道理。
同文共轨 [ tóng wén gòng guǐ ]
同文: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;共轨:全国车辙阔狭相同。统一文字,统一车辙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在所不辞 [ zài suǒ bù cí ]
决不推辞(多用在冒险犯难)。
书同文,车同轨 [ shū tóng wén,chē tóng guǐ ]
车轨相同,文字相同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惊才绝绝 [ jīng cái jué jué ]
形容才华惊人,文辞瑰丽。
合胆同心 [ hé dǎn tóng xīn ]
犹言同心同德。
辩说属辞 [ biàn shuō shǔ cí ]
属辞:撰写文章。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。
同德同心 [ tóng dé tóng xīn ]
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镌脾琢肾 [ juān pí zhuó shèn ]
指精心构思,刻意雕琢文辞。
絺绘章句 [ chī huì zhāng jù ]
雕琢文辞,修饰章句
瘠义肥辞 [ jí yì féi cí ]
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。
同恶相助 [ tóng wù xiāng zhù ]
指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亦作“同恶相恤”。
权变锋出 [ quán biàn fēng chū ]
随机应变,锋芒毕露。形容言辞辩捷锐利。
不辞劳苦 [ bù cí láo kǔ ]
辞:推托;劳苦:劳累辛苦。不逃避劳累辛苦。形容人不怕吃苦,毅力强。
何患无辞 [ hé huàn wú cí ]
何患:哪怕;辞:言辞。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?常与“欲加之罪”连用,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,无端捏造罪名,还说得振振有…
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 [ yǒu fú tóng xiǎng,yǒu huò tóng dāng ]
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同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tóng cí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用语、称号相同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七年》:“《春秋》贵贱不嫌同号,美恶不嫌同辞。”何休 注:“若继体君亦称即位,继弑君亦称即位。”徐彦 疏:“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,由是之故,《春秋》同其辞也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十餘年间,外内骚扰,远近俱发,假号云合,咸称 刘 氏,不谋而同辞。”
(二)、犹言异口同声。意见一致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﹝ 阎明 叔褒 ﹞同辞对曰:‘吾小人也。贪,馈之始至,惧其不足,故叹。’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明年春,復欲出军。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,同辞諫 恪,恪 不听。”《晋书·元帝纪》:“冠带之伦,要荒之众,不谋同辞者,动以万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