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律比附 [ yǐn lǜ bǐ fù ]
古代法律用语。援引律令,类比定罪。
同寅协恭 [ tóng yín xié gōng ]
同寅:原指同具敬畏之心,后指在一处做官的人;协恭:友好合作。形容人们互相尊敬,同心协力地工作。
同力协契 [ tóng lì xié qì ]
犹言同心协力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同心协契 [ tóng xīn xié qì ]
契:投合。齐心协力
协力齐心 [ xié lì qí xīn ]
思想一致,共同努力。亦作“协心同力”、“协力同心”。
析言破律 [ xī yán pò lǜ ]
指巧说诡辨,曲解律令。
东风入律 [ dōng fēng rù lǜ ]
指春风和畅,律吕调协。常用以称颂盛世。
五音六律 [ wǔ yīn liù lǜ ]
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阶;六律:定乐器的标准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乐。
金科玉条 [ jīn kē yù tiáo ]
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协心同力 [ xié xīn tóng lì ]
思想一致,并同努力。同“协心戮力”。
严于律已 [ yán yú lǜ yǐ ]
律:约束。严格要求自己。
肝胆轮囷 [ gān dǎn lún qūn ]
轮囷:高大的样子。形容勇气过人,气魄雄大。
自律甚严 [ zì lǜ shèn yán ]
自律:自己约束自己。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
金科玉律 [ jīn kē yù lǜ ]
科:旧指法律条文;律:规章,法则。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。现比喻必须遵守、不能变更的信条。
玉律金科 [ yù lǜ jīn kē ]
律:规章,法则;科:旧指法律条文。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。现比喻必须遵守、不能变更的信条。
和衷共济 [ hé zhōng gòng jì ]
衷:内心;济:渡。大家一条心,共同渡过江河。比喻同心协力,克服困难。
抱令守律 [ bào lìng shǒu lǜ ]
死守着律令,不知变通。
同音共律 [ tóng yīn gòng lǜ ]
音律相同。比喻关系密切。
同心协力 [ tóng xīn xié lì ]
心:思想;协:合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同心协济 [ tóng xīn xié jì ]
指齐心协力,克服困难。同“同心共济”。
五色相宣 [ wǔ sè xiāng xuān ]
各种相互映衬。形容诗歌辞藻华丽。
严于律己 [ yán yú lǜ jǐ ]
律:约束。严格地约束自己。
千年一律 [ qiān nián yī lǜ ]
犹言千古一律。指从来如此。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 [ yán yǐ lǜ jǐ,kuān yǐ dài rén ]
律:约束。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
奇请比它 [ qí qíng bǐ tā ]
比喻在法律正文以外,另引条文进行判案。
【成语拼音】xié lǜ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调和音乐律吕,使之和谐。《汉书·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》:“协律则 李延年,运筹则 桑弘羊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:“延年 以曼声协律,朱 马 以骚体製歌。”姚华《曲海一勺·原乐》:“惜乎协律之署已墟,正音之谱不续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:“丘仲 造笛,作为协律的乐器。”
(二)、协律都尉、协律校尉、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。唐 韩愈 有《赠别元十八协律》诗。唐 刘禹锡 有《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》诗。唐 司空图《成均讽》:“名编协律之籍,妙軼总章之观。”
(三)、符合音律或格律。唐 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九:“儒士闻而竞观之,以为协律之词。”宋 刘克庄《贺新郎·生日用实之来韵》词:“老去山歌尤协律。”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尝读时髦所撰,惜其惨澹经营,用心良苦,而不得被管絃,副 优孟 者,非审音协律之难,而结搆全部规模之未善也。”清 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九言诗》:“九言诗,最难自然协律。”
(四)、配以音乐声律,犹言谱曲。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上颇作歌诗,欲兴协律之事。”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·乐律一》:“古诗皆咏之,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,谓之协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