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风不动 [ wén fēng bù dòng ]
一点儿也不动。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。
纹丝不动 [ wén sī bù dòng ]
一点儿也不动。形容没有丝毫改变。
嗟悔无及 [ jiē huǐ wú jí ]
嗟:叹息。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
屹然不动 [ yì rán bù dòng ]
屹然:高耸的样子。像山一样高耸而坚定,不可动摇
龙蛇飞动 [ lóng shé fēi dòng ]
仿佛龙飞腾,蛇游动。形容书法气势奔放,笔力劲健。
户枢不朽 [ hù shū bù xiǔ ]
户枢:门的转轴;朽:腐烂,败坏。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
挑拨煽惑 [ tiāo bō shān huò ]
搬弄是非,煽动闹事
神出鬼入 [ shén chū guǐ rù ]
出:出现。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。形容出没无常,不可捉摸。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。
感天地,动鬼神 [ gǎn tiān dì,dòng guǐ shén ]
感:感动。感动天地,使鬼神为之哭泣。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
屏声静气 [ píng shēng jìng qì ]
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。同“屏声敛息”。
兴文偃武 [ xīng wén yǎn wǔ ]
偃:停息。振兴文化经济,停息军事武备。
铤鹿走险 [ dìng lù zǒu xiǎn ]
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。同“铤而走险”。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。
静中思动 [ jìng zhōng sī dòng ]
静:平静,静止;动:变动。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。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。
行军动众 [ xíng jūn dòng zhòng ]
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
蜻蜓撼石柱 [ 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 ]
比喻不自量力。也比喻纹丝不动。
床下牛斗 [ chuáng xià niú dòu ]
听到床下蚂蚁动,误以为牛在相斗。形容体衰耳聪,极度过敏。
神出鬼没 [ shén chū guǐ mò ]
出:出现;没:消失。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。形容出没无常,不可捉摸。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。
流水不腐 [ liú shuǐ bù fǔ ]
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同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
嵬然不动 [ wéi rán bù dòng ]
嵬然:高大的样子。形容高耸挺立,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
弭盗安民 [ mǐ dào ān mín ]
弭:平息;安:稳定。平息盗贼,稳定民生
声色不动 [ shēng sè bù dòng ]
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;动:变动。不说话,不流露感情。形容神态非常镇静
神动色飞 [ shén dòng sè fēi ]
神:精神;色:脸色。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
音耗不绝 [ yīn hào bù jué ]
音耗:消息。消息和书信不断。指保持联系
长嘘短叹 [ cháng xū duǎn tàn ]
指叹息不已。
神出鬼行 [ shén chū guǐ xíng ]
出:显露;没:隐灭。形容行动出没无常,变化神奇,不可捉摸
【成语拼音】dòng xī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指出仕与退隐。《文选·谢朓<观朝雨>诗》:“动息无兼遂,歧路多徘徊。”李善 注:“动息犹出处。”唐 王勃《秋日宴季处士宅序》:“虽语默非一,物我不同,而逍遥皆得性之场,动息匪自然之地。”
(二)、活动与休息。《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生灵因之动息,寒暑由其递代。”
(三)、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。唐 卢照邻《乐府杂诗序》:“动息无格於温仁,颠沛安由乎正义。”宋 叶适《夫人王氏墓志铭》:“欲常候母动息,妇姑同一室处,嬉遨谐剧,不用常礼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夜叉国》:“自此雌每守 徐,动息不相离。”
(四)、犹动静。情况,消息。《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安重诲》:“宦者 安希伦,坐与 重诲 交私,常与 重诲 阴伺宫中动息,事发弃市。”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“良臣 至 金 军中,金 人问王师动息,具以所见对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金川之战》:“张公 为其所愚,倚为心腹,反为贼之耳目,军中动息,贼悉先知,早为备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