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不逼好 [ bīng bù bī hǎo ]
兵:出兵打仗;逼:威胁;好:指友好国家。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
败将残兵 [ bài jiāng cán bīng ]
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。同“残兵败将”。
将寡兵微 [ jiàng guǎ bīng wēi ]
寡:少;兵:士兵;微:衰败。兵少将少。形容兵力薄弱
聚米为谷 [ jù mǐ wéi gǔ ]
比喻指划形势,运筹决策。
计穷势蹙 [ jì qióng shì cù ]
无计可施,情势紧迫。
兵革之祸 [ bīng gé zhī huò ]
兵革:兵器战甲,引申为战争。指发生战争
有生力量 [ yǒu shēng lì liàng ]
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。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。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。
犄角之势 [ jī jiǎo zhī shì ]
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、夹击敌人的态势,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
简贤附势 [ jiǎn xián fù shì ]
轻视贤良,依附权势。
有财有势 [ yǒu cái yǒu shì ]
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同“有钱有势”。
情见势屈 [ qíng xiàn shì qū ]
情:真情;见:通“现”,暴露;势:形势;屈:屈曲。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,又处在劣势的地位。
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 [ bì qí ruì qì,jī qí duò guī ]
其:他的;锐气:勇猛的气势;惰:松懈善于用兵之人,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,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。
训兵秣马 [ xùn bīng mò mǎ ]
兵:士兵;秣:喂养。练好士兵,喂饱战马。指做好战前准备
厉兵秣马 [ lì bīng mò mǎ ]
厉:同“砺”,磨;兵:兵器;秣:喂牲口。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声生势长 [ shēng shēng shì cháng ]
声:声誉;势:权势。声望越高,势力越大
势力之交 [ shì lì zhī jiāo ]
势:权势;交:交往。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。指趋炎附势的朋友
砺兵秣马 [ lì bīng mò mǎ ]
砺:磨砺;兵:兵器;秣:喂。磨好兵器,喂饱马匹。指准备战斗
兵革满道 [ bīng gé mǎn dào ]
兵:兵器;革:甲胄。兵器装备胡乱遗弃,塞满了道路。形容战祸伤亡惨重
规旋矩折 [ guī xuán jǔ shé ]
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。
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 [ zhǎn mù wéi bīng,jiē gān wéi qí ]
兵:兵器;揭:举。砍来木棍当兵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。比喻武装起义
斩木为兵 [ zhǎn mù wéi bīng ]
兵:兵器;揭:举。砍来木棍当兵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。比喻武装起义
聚米为山 [ jù mǐ wéi shān ]
东汉马援堆米成山,以代地形模型,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、进军计划,讲得十分明了。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,险要的地形。
道高益安,势高益危 [ dào gāo yì ān,shì gāo yì wēi ]
益:更加;势:权势。道德越高尚,为人处事好,就越安全;权势越大,更容易滥用权力,刚愎自用,就越危险。
盛食厉兵 [ shèng shí lì bīng ]
吃饱饭,磨快兵器。比喻做好战斗准备。
兵无斗志 [ bīng wú dòu zhì ]
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
【成语拼音】bīng shì
【成语解释】◎ 兵势 bīngshì[military strenth] 军队的实力详细解释(1).兵力情况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 秦穆公 迎而拜之上卿,问其兵势与其地形。”(2).指用兵布阵。《南史·曹武传》:“ 世宗 性严明,颇识兵势,末遂封侯富显。”(3).犹兵力。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十一:“ 陕西 四路,自来只为城寨太多,分却兵势。”《清史稿·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》:“兵势单弱,不能长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