沽誉钓名 [ gū yù diào míng ]
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同“沽名钓誉”。
争名夺利 [ zhēng míng duó lì ]
争夺名位和利益。
循名校实 [ xún míng jiào shí ]
循:依照;校:查对。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,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
率土之滨 [ shuài tǔ zhī bīn ]
沿着王土的边涯。犹言普天之下,四海之内。
综核名实 [ zōng hé míng shí ]
综:综合;核:考核;名:名声;实:实绩。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。
身败名隳 [ shēn bài míng huī ]
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。同“身败名裂”。
名不虚得 [ míng bù xū dé ]
指盛名非凭空取得。
砥砺名行 [ dǐ lì míng xíng ]
砥砺:磨砺;名行:名誉和品行。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
正名定分 [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]
辨正名分,使名实相符。
贪名爱利 [ tān míng ài lì ]
贪图名位,喜好钱财
不可名貌 [ bù kě míng mào ]
名:说出。没法用言辞来形容
循名督实 [ xún míng dū shí ]
循:依照;督:督责。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,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
垂名竹帛 [ chuí míng zhú bó ]
垂名:传名。竹帛: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,借指典籍、史册。名字被载入史册,流传后世。
裂地分茅 [ liè dì fēn máo ]
裂:分开;茅:草名,白茅。古代帝王分封土地、建立诸侯
盛名之下 [ shèng míng zhī xià ]
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
名不虚传 [ míng bù xū chuán ]
虚:假。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。指实在很好,不是空有虚名。
辱身败名 [ rǔ shēn bài míng ]
指自身受辱,名声败坏。
名过其实 [ míng guò qí shí ]
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
名垂竹帛 [ míng chuí zhú bó ]
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。
名垂宇宙 [ míng chuí yǔ zhòu ]
垂:流传。名誉传遍天下。
笔大如椽 [ bǐ dà rú chuán ]
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龙去鼎湖 [ lóng qù dǐng hú ]
指帝王去世。
名不正则言不顺 [ 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]
名:名分;顺:合理。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,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。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,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。
无名之辈 [ wú míng zhī bèi ]
不出名的小人物。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。
蝇名蜗利 [ yíng míng wō lì ]
苍蝇头般微名,蜗牛角样的小利。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。
【成语拼音】míng wáng
【成语解释】(1).指古代少数民族声名显赫的王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﹝ 神爵 二年﹞ 匈奴 单于遣名王奉献,贺正月,始和亲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名王者,谓有大名,以别诸小王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 代郡 乌丸 行单于 普富卢 、 上郡 乌丸 行单于 那楼 将其名王来贺。” 晋 潘岳 《闲居赋》:“故髦士投紱,名王怀璽。” 唐 杨师道 《咏马》诗:“徒令 汉 将连年去, 宛城 今已献名王。” 宋 张孝祥 《六州歌头》词:“隔水氊乡,落日牛羊下,区脱纵横。看名王宵猎,骑火一川明。”(2).泛指皇族有封号的王。 唐 李白 《任城县厅壁记》:“ 汉 则名王分茅, 魏 则天人列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