潦倒龙钟 [ lǎo dǎo lóng zhōng ]
潦倒:颓丧,不得意;龙钟:年老体衰,行动不便的样子。形容年老体弱多病,很不得意。
虎窟龙潭 [ hǔ kū lóng tán ]
窟:洞穴;潭:深水池。龙居住的深水潭,虎栖身的巢穴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
龙翔凤舞 [ lóng xiáng fèng wǔ ]
犹言龙飞凤舞。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,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,灵活舒展。
龙游曲沼 [ long you qu zhao ]
传说龙耀五彩,所以以游龙为喻。沼:池子。
伏龙凤雏 [ fú lóng fèng chú ]
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: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十年磨剑 [ shí nián mó jiàn ]
比喻多年刻苦磨练。
龙潭虎窟 [ lóng tán hǔ kū ]
潭:深水池;窟:洞穴。龙居住的深水潭,虎栖身的巢穴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
泰阿倒持 [ tài ā dǎo chí ]
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锋芒毛发 [ fēng máng máo fà ]
锋芒:刀或剑的尖端。刀剑的刃如毛发一样细。形容细微的事情。
刻舟求剑 [ kè zhōu qiú jiàn ]
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。
虾兵蟹将 [ xiā bīng xiè jiàng ]
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。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。
龙盘虎踞 [ lóng pán hǔ jù ]
盘:曲折环绕;踞:蹲、坐。好像盘绕的龙,蹲伏的虎。特指南京。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伏虎降龙 [ fú hǔ jiàng lóng ]
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
虎跳龙拿 [ hǔ tiào lóng ná ]
拿:取。像老虎那样跳跃,像龙那样伸爪抓取。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
骥子龙文 [ jì zǐ lóng wén ]
骥子:千里马;龙文:骏马名,旧时多指神童。原为佳子弟的代称。后多比喻英才。
捉虎擒蛟 [ zhuō hǔ qín jiāo ]
蛟:蛟龙。能上山捉老虎,下海擒蛟龙。比喻本领大。
龙阳之兴 [ lóng yáng zhī xīng ]
兴:嗜好,雅兴。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。指喜好男色
藏奸卖俏 [ cáng jiān mài qiào ]
故意装出媚态以诱人上当。
龙断之登 [ lóng duàn zhī dēng ]
指谋利求财。龙,通“垄”。
来因去果 [ lái yīn qù guǒ ]
指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志足意满 [ zhì zú yì mǎn ]
犹志得意满。
腾蛟起凤 [ téng jiāo qǐ fèng ]
蛟:蛟龙;凤:凤凰。宛如蛟龙腾跃、凤凰起舞。形容人很有文采。
龙腾虎跃 [ lóng téng hǔ yuè ]
象龙在飞腾,虎在跳跃。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。也比喻奋起行动,有所作为。
吹毛利刃 [ chuī máo lì rèn ]
将毛、发置于刀或剑刃上,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。形容刀剑极为锋利。
弹铗求通 [ tán jiá qiú tōng ]
铗:剑把。弹着剑把唱歌,以表示自己的要求。后形容有求于别人的行为。
【成语拼音】lóng jiàn
【成语解释】亦作“ 龙劒 ”。古有宝剑名龙渊、龙泉。后因称宝剑为“龙剑”。 晋 郭璞 《蚍蜉赋》:“虎賁比而不慑,龙劒挥而不恐。” 唐 刘禹锡 《武陵观火诗》:“ 晋 库走龙劒, 吴 宫伤燕雏。” 明 傅新德 《送郭青字参藩巴蜀》诗:“万里江湖龙剑合,一尊风雨 蓟门 分。” 清 龚自珍 《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》诗之五:“匣中龙剑光,一鸣四壁静。” 柳亚子 《题<张苍水集>》诗之四:“ 延津 龙剑沉渊久,出匣依然百炼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