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正拨乱 [ fǎn zhèng bō luàn ]
返:回复;正:正常;拨:治理;乱:乱世。整顿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
名存实亡 [ míng cún shí wáng ]
名义上还存在,实际上已消亡。
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 [ shùn tiān zhě chāng,nì tiān zhě wáng ]
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,违背天道的则灭亡。同“顺天者存,逆天者亡”
水火兵虫 [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]
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:水灾、火灾、战乱和书蠹。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。
兵荒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
荒、乱:指社会秩序不安定。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
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 [ shì dé zhě chāng,shì lì zhě wáng ]
恃:倚仗;昌:兴旺。依靠美德的一定兴旺发达,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。
一乱涂地 [ yī luàn tú dì ]
形容乱到不可收拾。
晦盲否塞 [ huì máng pǐ sè ]
国政混乱,下情不能上达。
杂乱无章 [ zá luàn wú zhāng ]
章:条理。乱七八糟,没有条理。
国之将亡,必有妖孽 [ guó zhī jiāng wáng,bì yǒu yāo niè ]
妖孽:妖魔鬼怪。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
病急乱投医 [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]
病势沉重,到处乱请医生。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,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。
眼花缭乱 [ yǎn huā liáo luàn ]
缭乱:纷乱。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。也比喻事物复杂,无法辨清。
拨乱为治 [ bō luàn wéi zhì ]
犹拨乱反治。指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
心慌意乱 [ xīn huāng yì luàn ]
心里着慌,乱了主意。
纷纷籍籍 [ fēn fēn jí jí ]
纷纷:众多。籍籍:杂乱的样子。纵横交错。形容众多而且杂乱的样子。
北鄙之音 [ běi bǐ zhī yīn ]
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优胜劣败 [ yōu shèng liè bài ]
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,适应力差的被淘汰。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。
亡立锥之地 [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 ]
亡:无;立锥:插锥子。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其贫困
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 [ guó jiā jiāng wáng,bì yǒu yāo niè ]
妖孽:妖魔鬼怪。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
亡羊补牢 [ wáng yáng bǔ láo ]
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,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
亡国之器 [ wáng guó zhī qì ]
指象箸、玉杯之类的器皿,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。
救乱除暴 [ jiù luàn chú bào ]
救:止。治理混乱局面,清除强暴势力
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 [ shùn dé zhě chāng,nì dé zhě wáng ]
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
鱼目间珠 [ yú mù jiān zhū ]
比喻以假乱真。
好乱乐祸 [ hào luàn lè huò ]
好:喜爱,喜好。爱捣乱,好闯祸
【成语拼音】luàn wáng
【成语解释】(1).败乱灭亡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人主专以其威势予人,则必有劫杀之患;专以其法制予人,则必有乱亡之祸。”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楚平伯嬴》:“今君王弃仪表之行,纵乱亡之欲,犯诛絶之事,何以行令训民?” 明 张纶 《林泉随笔》:“赏不可妄行,恩不可妄施。其当也,犹为争夺之渐;其不当也,即为乱亡之基。”(2).犹离乱。 唐 元结 《舂陵行》:“州小经乱亡,遗人实困疲。” 清 方苞 《读<君牙><冏命><吕刑><文侯之命><费誓><秦誓>》:“自《君牙》以下六篇,皆 孔子 摭拾於乱亡之餘,非得之 周 室之史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