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甲倒戈 [ jiě jiǎ dǎo gē ]
指敌方战士归顺,转向攻击。
避祸就福 [ bì huò jiù fú ]
避开凶险,趋向幸福。
歧路亡羊 [ qí lù wáng yáng ]
歧路:岔路;亡:丢失。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复杂多变,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。
食前方丈 [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]
方丈:一丈见方。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。形容吃的阔气。
物极必返 [ wù jí bì fǎn ]
事物发展到极点,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同“物极必反”。
向隅之感 [ xiàng yú zhī gǎn ]
向隅:面朝屋子的角落。指失望的感觉
化被万方 [ huà bèi wàn fāng ]
化:德化,以恩德感化;被:到;万方:四面八方。恩德感化四面八方
不讳之门 [ bù huì zhī mén ]
讳:忌讳。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。
向隅之泣 [ xiàng yú zhī qì ]
向隅:面朝屋子的角落。形容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哭泣
向平之原 [ xiàng píng zhī yuán ]
称子女婚嫁事为“向平之愿”,子女婚嫁事毕为“向平愿了”。
仪态万方 [ yí tài wàn fāng ]
仪态:姿态,容貌;万方:多方面。形容容貌、姿态各方面都很美。
哑子得梦 [ yǎ zǐ dé mèng ]
哑子:哑巴。哑子做了一个梦,心里全明白,却不能向人表达。比喻有某种感受却无法向人说出来
向隅而泣 [ xiàng yú ér qì ]
向:对着;隅:墙角;泣:小声地哭。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。形容没有人理睬,非常孤立,只能绝望地哭泣。
殊方异域 [ shū fāng yì yù ]
殊方:远方。异域:异邦、外国,指远方或国外。
方趾圆颅 [ fāng zhǐ yuán lú ]
方脚圆头。指人类。
方丈盈前 [ fāng zhàng yíng qián ]
方丈:一丈见方;盈:满。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。形容饮食奢华
孤云野鹤 [ gū yún yě hè ]
空中独自飘动的浮云,旷野任意漫游的仙鹤。旧指闲散自在,不求名利的人。
枕石寝绳 [ zhěn shí qǐn shéng ]
枕方石,睡绳床。同“枕方寝绳”。
负荆谢罪 [ fù jīng xiè zuì ]
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同“负荆请罪”。
八方支援 [ bā fāng zhī yuán ]
形容各方面都支持、援助。
南枝北枝 [ nán zhī běi zhī ]
南枝向暖,北枝受寒。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。
向明而治 [ xiàng míng ér zhì ]
向明:天将亮;治:治理。天刚亮就开始治事。形容勤于政事
负荆请罪 [ fù jīng qǐng zuì ]
负:背着;荆:荆条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
打小报告 [ dǎ xiǎo bào gào ]
暗地里向领导反映别人问题
东闯西走 [ dōng chuǎng xī zǒu ]
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。
【成语拼音】xiàng fā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归向正道。方,义方。《文子·符言》:“开道之于善,而民向方矣。”徐灵府 注:“正道而可以诱民。”《南史·梁始兴忠武王憺传》:“憺 至州……又兴学校,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,由是人多向方者。”明 归有光《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》:“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,必引而进之。”
(二)、谓遵循正确方向。明 高攀龙《答何府尊书》:“却如无舵之舟,莫知把握;无鍼之盘,莫知向方。”清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藉书园书目叙》:“专门之业失传,古职之失守,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。”
(三)、崇尚正直,遵循正道。唐 白居易《田颖可亳州刺史制》:“故临戎则士乐为用,抚下而众知嚮方。”宋 范仲淹《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》:“士务稽古,人知嚮方。”明 唐顺之《葛母传》:“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。”
(四)、指方向,前进的目标。元 揭傒斯《送张都事序》:“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,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。”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华阳博议上》:“掇遗逸,抉隐幽,榷嚮方,树惩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