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 [ yī zǐ wù dào,jiǔ zú shēng tiān ]
九族:本人的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和子、孙、曾孙、重孙。一个孩子领悟天道,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[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]
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。
九原之下 [ jiǔ yuán zhī xià ]
九原:山名,春秋时晋国大夫的墓地,泛指墓地。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,即在阴间
月衔半规 [ yuè xián bàn guī ]
衔:含;规:圆形。指农历初八、九或二十二、二十三,月亮上弦、下弦的日子
杯蛇鬼车 [ bēi shé guǐ chē ]
指因疑虑、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。杯蛇,“杯弓蛇影”之省;鬼车,传说中的九头鸟。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 [ jiǔ céng zhī tái,qǐ yú lěi tǔ ]
累:堆迭,积聚。九层高台,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。比喻欲成大事,须从基础做起
九儒十丐 [ jiǔ rú shí gài ]
儒:旧指读书人。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,读书人列为九等,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。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。
面壁九年 [ miàn bì jiǔ nián ]
面壁:佛家语,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。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。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。
十拏九稳 [ shí ná jiǔ wěn ]
比喻很有把握。同“十拿九稳”。
九合一匡 [ jiǔ hé yī kuāng ]
合:聚集。匡:救助,帮助,拯救。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语。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,称霸华夏,使混乱…
九间朝殿 [ jiǔ jiān cháo diàn ]
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。间,指两柱的距离。九间,极言堂殿之宽广。亦作“九间大殿”。
山亏一蒉 [ shān kuī yī kuì ]
《书·旅獒》“爲山九仞,功虧一簣”的节缩。喻功败垂成。 梁启超 《过渡时代论》:“語曰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井掘九仞…
四海九州岛 [ sì hǎi jiǔ zhōu dǎo ]
指全中国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三牲魚臘,四海九州之美味也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上执政书》:“四海九州,必有壯士,宜設武舉…
九转功成 [ jiǔ zhuǎn gōng chéng ]
转:循环变华。原为道家语,指炼得九转金丹。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。
九间大殿 [ jiǔ jiān dà diàn ]
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。同“九间朝殿”。
回肠百转 [ huí cháng bǎi zhuǎn ]
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。同“回肠九转”。
九转丸成 [ jiǔ zhuàn wán chéng ]
转:循环变化;丸:指金丹。道家语,指炼得九转金丹。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
瓜蔓抄 [ guā wàn chāo ]
形容刑罚过度株连,一人有罪,株连九族
牛之一毛 [ niú zhī yī máo ]
牛身上一根毛。比喻微不足道。亦作“九牛一毛”。
三贞五烈 [ sān zhēn wǔ liè ]
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。同“三贞九烈”。
天保九如 [ tiān bǎo jiǔ rú ]
天保: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篇名;九如:该诗中连用了九个“如”字,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。旧时祝寿的话,祝贺福寿绵长。
九如天宝 [ jiǔ rú tiān bǎo ]
九如:该诗中连用了九个“如”字,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;天保: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篇名。旧时祝寿的话,祝贺福寿绵长。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[ yī zǐ chū jiā,qī zǔ shēng tiān ]
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同“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”。
洛下书生 [ luò xià shū shēng ]
一子出家,七祖昇天 [ yī zǐ chū jiā,qī zǔ shēng tiān ]
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同“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jiǔ jiǔ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算术乘法名。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。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,而至一一,故称“九九乘法”。《管子·轻重戊》:“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;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。”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臣闻 齐桓 之时,有以九九见者,桓公 不逆,欲以致大也。”杨树达 窥管:“敦煌 木简载九九术,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。罗振玉 云:《孙子算经》乘法载此四十五句,亦起九九而讫一一,末言从九九至一一,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,是古法始九九之证。以木简及《孙子算经》证之,九九盖即乘法。其术始於九九,故称九九之术。”
(二)、八十一,九之自乘数。汉 扬雄《太玄·首》:“陈其九九,以为数生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属车九九,乘轩并轂。”李善 注引《汉杂事》:“诸侯贰车九乘,秦 灭九国,兼其车服,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。”《北史·牛弘传》:“通天屋高八十一尺,黄钟九九之实也。”
(三)、由冬至日起,历八十一日,每九天为“一九”,按次序定名为“一九”、“二九”至“九九”。亦指“九九”中最末一个九天。唐 薛能《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》诗:“九九已从南至尽,芊芊初傍北篱新。”南至即冬至。清 赵翼《消寒》诗:“转眼消寒过九九,春光又到艷阳时。”
(四)、指九月九日重阳节。又称“重九”。宋 计有功《唐诗纪事·中宗》:“中宗 九月九日幸临 渭亭 登高…… 薛稷 得历字韵云:‘愿陪九九辰,长奉千千历。’”
(五)、指“阳九”、“阴九”之灾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九九大运,与天终始。”南朝 宋 谢灵运《顺东西门行》:“閔九九,伤牛山,宿心载违徒昔言。”黄节 注:“《易九戹》曰:‘初入元百六,阳九;次三百七十四,阴九。’閔九九谓閔阳九阴九之灾也。”
(六)、蒙古、满州 赠献之礼,以九数为贵,至少为一九,至多为九九。凡献寿祝年,臣下贡物,多用九九,以取吉祥之义。《清会典·理藩院·贡献》:“鄂尔 多斯 六旗,乌喇特 三旗共进九九。计羊八十一隻,乳酒八十一瓶;餘二十五旗共进三九,计羊二十七隻,乳酒二十七瓶,由院查收,交与礼部。”
(七)、泛指极多数。《平山冷燕》第六回:“曲径逶迤,三三不已;穿廊曲折,九九还多。”
(八)、一种枪的俗名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十一:“那时候,她正在娘家,枪是亲眼看见过,两棵崭新的九九大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