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国经野 [ tǐ guó jīng yě ]
体:划分;国:都城;经:丈量;野:田野。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,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。泛指治理国家。
折节待士 [ zhé jié dài shì ]
指屈己待人。
低首俯心 [ dī shǒu fǔ xīn ]
形容屈服顺从
折节下士 [ zhé jié xià shì ]
折节:屈己下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。
含屈而死 [ hán qū ér sǐ ]
含着委屈而死去
竭忠尽智 [ jié zhōng jìn zhì ]
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。
理冤摘伏 [ lǐ yuān zhāi fú ]
伸雪冤屈,揭发奸慝。
咿咿呀呀 [ yī yī yā yā ]
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,小儿学语或低哭声,也指鸟叫声
百败不折 [ bǎi bài bù zhé ]
折:屈服。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。形容意志坚强
饮恨而终 [ yǐn hèn ér zhōng ]
饮恨:心里怀着怨恨和冤屈。内心满怀着怨恨或冤屈死去。
傲骨嶙嶙 [ ào gǔ lín lín ]
傲骨:指高傲不屈的性格。嶙嶙:山崖突兀貌。比喻高傲不屈。
奇冤极枉 [ qí yuān jí wǎng ]
奇:罕见的。罕见的冤屈
体无完肤 [ tǐ wú wán fū ]
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。形容遍体都是伤。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,或被批评、责骂得很厉害。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[ yī zhǐ bì mù,bù jiàn tài shān ]
蔽:遮盖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
伏虎降龙 [ fú hǔ jiàng lóng ]
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
守正不回 [ shǒu zhèng bù huí ]
坚守正道,不屈从。
诎寸信尺 [ qū cùn xìn chǐ ]
诎:通“屈”,屈服、折服。信:通“伸”。屈折一寸,伸长一尺。比喻舍弃小的毛病,伸张大的事理。亦作“诎寸伸尺”。
进身之阶 [ jìn shēn zhī jiē ]
进身:上升;阶:台阶。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。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。
喔咿嚅唲 [ ō yī rú ér ]
指老着脸皮向人媚笑。
硬骨头 [ yìng gú tou ]
坚强不屈,毫不让步的人
无伤大体 [ wú shāng dà tǐ ]
伤:伤害;大体:指事物的主要方面。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。
史策丹心 [ shǐ cè dān xīn ]
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
申冤吐气 [ shēn yuān tǔ qì ]
洗雪冤屈,发泄怨恨。
枉勘虚招 [ wǎng kān xū zhāo ]
刑讯逼供,屈打成招。
兵挫地削 [ bīng cuò dì xuē ]
军队战败,土地被分割。
【成语拼音】qū t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降低身分。汉 桓宽《盐铁论·褒贤》:“万乘之主,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,此所谓天下名士也。”宋 苏轼《张文定公墓志铭》:“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,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宦娘》:“宿当不妨,但少牀榻;不嫌屈体,便可藉藁。”
(二)、犹屈膝。指屈服、投降。《北齐书·颜之推传》:“嗟将相之骨鯁,皆屈体於犬羊。”唐 李白《赠新平少年》诗:“屈体若无骨,壮心有所凭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九回:“请巡按屈体求荣。”
(三)、弯曲身躯。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宿昔之间,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,旬日而大盈抱,屈体相就,根交於下,枝错於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