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人不说暗话 [ míng rén bù shuō àn huà ]
明:光明正大。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,不转弯抹角
披发左衽 [ pī fà zuǒ rèn ]
左衽:衣襟向左掩。披头散发,衣襟左开,借指异族入侵为主。
心细如发 [ xīn xì rú fà ]
极言小心谨慎,考虑周密。亦作“心细于发”。
聪明睿智 [ cōng míng ruì zhì ]
指聪颖明智。
彰明较著 [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]
彰、明、较、著:都是明显的意思。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,很容易看清。
白发苍颜 [ bái fā cāng yán ]
头发已白,脸色灰暗。形容老人的容貌。
不毒不发 [ bù dú bù fā ]
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
不绝如发 [ bù jué rú fà ]
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发丝一样。
明灭可见 [ míng miè kě jiàn ]
形容忽明忽暗。
发潜阐幽 [ fā qián chǎn yōu ]
潜:潜伏;幽:隐藏。阐发沉渐深奥的事理
擢发难数 [ zhuó fà nán shǔ ]
擢:拔。拔下全部头发,难以数清。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。
握发吐餐 [ wò fà tǔ cān ]
握发:握着头发;吐:吐出。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。指为国而礼贤下士
祝发文身 [ zhù fā wén shēn ]
削短头发,刻画其身。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。
百步穿杨 [ bǎi bù chuān yáng ]
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。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。
锋芒毛发 [ fēng máng máo fà ]
锋芒:刀或剑的尖端。刀剑的刃如毛发一样细。形容细微的事情。
吐食握发 [ tǔ shí wò fà ]
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。同“吐哺握发”。
驴生笄角 [ lǘ shēng jī jiǎo ]
笄: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。驴子长角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
月明如昼 [ yuè míng rú zhòu ]
月光明朗,天色像白天一样明亮
白发婆娑 [ bái fā pó suō ]
婆娑:四下披散的样子。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
发愤自厉 [ fā fèn zì lì ]
发愤:下决心,立志;厉:磨砺。立志磨炼自己
发瞽振聋 [ fā gǔ zhèn lóng ]
发:开启;瞽:盲人;振:振动;聋:耳聋。使盲人也能看见,使聋人也听得见。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
发植穿冠 [ fā zhí chuān guān ]
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明来明去 [ míng lái míng qù ]
光明正大地交往
心融神会 [ xīn róng shén huì ]
融:融合。心神融会贯通,领悟明白
心细于发 [ xīn xì yú fā ]
极言小心谨慎,考虑周密。同“心细如发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míng fā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黎明;平明。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:“明发不寐,有怀二人。”朱熹 集传:“明发,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。二人,父母也。”唐 王维《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》诗:“羡君明发去,采蕨轻轩冕。”清 周亮工《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》诗:“烽燧十年归未得,却愁明发渡 旃然。”
(二)、谓孝思。晋 陆机《思亲赋》:“存顾復之遗志,感明发之所怀。”《宋书·礼志四》:“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,情深明发。”宋 苏轼《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》:“顾明发之永怀,仰徽音之如在。”
(三)、早晨起程。晋 陆机《招隐》诗之二:“明发心不夷,振衣聊躑躅。”宋 杨万里《郡治燕堂庭中梅花》诗:“翁欲还家即明发,更为梅花留一月。”
(四)、谓揭发查清。《后汉书·循吏传序》:“明发姦伏,吏端禁止。”
(五)、阐明,发明。《隋书·律历志上》:“焯 皆校定,庶有明发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《大业拾遗记·观文殿》:“其所撰之书,属辞比事,条贯有序,文畧理畅,互相明发。”
(六)、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、廷寄之别,有关巡幸、上陵、经筵、蠲赈、及内侍郎以上,外臣总兵、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,称为明发,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。参阅 清 梁章鉅《枢垣记略·规制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