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没无闻 [ mò mò wú wén ]
无声无息,没人知道。指没有什么名声。
斗挹箕扬 [ dǒu yì jī yáng ]
比喻无实用。斗、箕皆星宿名,一象斗,一象箕,故以为名。
海阔天空 [ hǎi kuò tiān kōng ]
象大海一样辽阔,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。形容大自然的广阔。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,没有中心。
无名小辈 [ wú míng xiǎo bèi ]
对平凡人物的蔑称。
束手无计 [ shù shǒu wú jì ]
遇到问题,就象手被捆住一样,一点办法也没有。同“束手无策”。
学海无涯 [ xué hǎi wú yá ]
学海:知识。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。
无边无垠 [ wú biān wú yín ]
形容范围极为广阔。同“无边无际”。
无休无了 [ wú xiū wú le ]
没完没了,没有终了。同“无了无休”。
无虑无思 [ wú lǜ wú sī ]
犹言无忧无虑。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。
叩阍无路 [ kòu hūn wú lù ]
叩:敲。阍:宫门。无法敲到宫廷的门。形容百姓无处伸冤。亦作“叩阍无计”、“叩天无路”。
始作俑者 [ shǐ zuò yǒng zhě ]
俑: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。开始制作俑的人。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。
放浪无羁 [ fàng làng wú jī ]
放纵任性,不加检点,不受约束。同“放浪不羁”。
尊无二上 [ zūn wú èr shàng ]
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。犹言国无二君。引申为至高无上。
无挂无碍 [ wú guà wú ài ]
没有任何牵挂。同“无罣无碍”。
无党无偏 [ wú dǎng wú piān ]
形容处事公正,没有偏向。同“无偏无党”。
无妄之祸 [ wú wàng zhī huò ]
犹无妄之灾。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。
豁然确斯 [ huò rán què sī ]
指明白透彻。
言无伦次 [ yán wú lún cì ]
语言杂乱无章。
熟视无睹 [ shú shì wú dǔ ]
熟视:经常看到,看惯;无睹:没有看见。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。也指看到某种现象,但不关心,只当没有看见。
无风扬波 [ wú fēng yáng bō ]
犹言无风起浪。比喻无端生事。
无聊赖 [ wú liáo lài ]
无聊或无所依赖
形不吊影 [ xíng bù diào yǐng ]
形容无依无靠,非常孤独。
无虑无忧 [ wú lǜ wú yōu ]
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。同“无忧无虑”。
遁逸无闷 [ dùn yì wú mèn ]
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同“遁世无闷”。
极口项斯 [ jí kǒu xiàng sī ]
指满口赞誉。项斯、唐代诗人,为杨敬之所器重,敬之赠诗有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”之句。
【成语拼音】wú xià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失去常态、常道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士弱 曰:‘……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,必始於火,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。’公曰:‘可必乎?’对曰:‘在道,国乱无象,不可知也。’”杜预 注:“言国无道,则灾变亦殊,故不可必知。”孔颖达 疏:“若国家昏乱,无復常象,不可知也。”《文选·王粲<七哀>诗之一》:“西京 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。”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:“象,道也。”南朝 宋 谢灵运《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王粲》:“伊洛 既燎烟,函崤 没无象。”一本作“无像”。
(二)、没有形迹;没有具体形象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备具胜之原,无象胜之本。”赵守正 注:“无象,指军行隐蔽,使人们看不到形象。”三国 魏 曹植《七启》:“譬若画形於无象,造响於无声。”唐 张九龄《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》:“观变早於未萌,必取预於无象。”明 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四:“或兀坐冥搜,求声於寂寥,写真於无象。”
(三)、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,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,或玄微难测的义理。语出《老子》:“绳绳兮不可名,復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,是谓忽怳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雅乐歌·諴雅之一》:“怀忽慌,瞻浩荡……出杳冥,降无象。”唐 李华《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》:“道行无跡,妙极无象:谓体性空,而本源清净;谓诸见灭,而觉照圆明。”宋 苏辙《郊祀庆成》诗:“治道初无象,神功竟莫宣。”清 王士禛《渔洋诗话》卷下:“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,汪钝翁 记其数诗,有云:‘……有形皆是假,无象孰为真?悟到无生地,梅花满四邻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