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巴佬 [ xiāng bā lǎo ]
笨拙、迟钝又粗俗质朴的乡下人
白日衣绣 [ bái rì yì xiù ]
衣:穿;绣:五彩制绣的官服。白天身着华贵官服,使人看见。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,向乡亲们夸耀。
乡利倍义 [ xiāng lì bèi yì ]
趋向私利,违背正义。乡,通“向”。倍,通“背”。
乡风慕义 [ xiāng fēng mù yì ]
乡:通“向”。指向往其教化,仰慕其礼仪
首丘夙愿 [ shǒu qiū sù yuàn ]
首:头向着;丘:土丘;夙愿:向怀有的愿望。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心愿
刮楹达乡 [ guā yíng dá xiāng ]
楹:堂屋前部的柱子;乡:窗户。用密石磨柱,使精细有光泽,每室四户八窗,使光亮通达。指宽敞华丽的屋子。
每逢佳节倍思亲 [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]
倍:更加;思:思念。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
衣锦昼行 [ yì jǐn zhòu xíng ]
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。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,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,荣耀异常。同“衣绣昼行”。
樵村渔浦 [ qiáo cūn yú pǔ ]
指山村水乡。泛指乡村。
他乡遇故知 [ tā xiāng yù gù zhī ]
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。指使人高兴的事。
首丘之情 [ shǒu qiū zhī qíng ]
首丘: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
昌亭之客 [ chāng tíng zhī kè ]
下乡(属江苏省淮阴市)南昌亭长的食客。原指汉淮阴侯韩信。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。
三家村 [ sān jiā cūn ]
指偏僻的小乡村。
擿埴索途 [ zhāi zhí suǒ tú ]
指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。常喻暗中求索。同“擿埴索涂”。
怀土之情 [ huái tǔ zhī qíng ]
怀:怀念;土:故土,家乡。怀念故乡的情感。
达官贵人 [ dá guān guì rén ]
达官:大官。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。
达官显宦 [ dá guān xiǎn huàn ]
达:显贵;宦:官。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。
鸡肤鹤发 [ jī fū hè fā ]
皮肤发皱,头发苍白。指老人。同“鸡皮鹤发”。
狐死首丘 [ hú sǐ shǒu qiū ]
首丘: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
杖履相从 [ zhàng lǚ xiāng cóng ]
指追随左右。
闾巷草野 [ lǘ xiàng cǎo yě ]
闾巷:街巷;草野:乡野。比喻民间乡野地方
小受大走 [ xiǎo shòu dà zǒu ]
轻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。
摘埴索涂 [ zhāi zhí suǒ tú ]
盲人以杖点地,探索道路。比喻盲目的行为。
流落江湖 [ liú luò jiāng hú ]
形容穷困潦倒,漂泊异乡。
白云孤飞 [ bái yún gū fēi ]
比喻客居他乡,思念父母。
【成语拼音】xiāng zhàng
【成语解释】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五十杖於家,六十杖於乡,七十杖於国,八十杖於朝。”后遂以“乡杖”表示年老。明 唐顺之《希周兄八十》诗:“三十年前事未遥,兄时乡杖我垂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