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色古香 [ gǔ sè gǔ xiāng ]
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
正色危言 [ zhèng sè wēi yán ]
态度严肃,语言正直,能使人望而生畏。同“正色直言”。
神色自得 [ shén sè zì dé ]
神色:神情,态度;自得:自觉得意,快意。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
拭目以观 [ shì mù yǐ guān ]
拭目:擦眼睛。擦亮眼睛看。指仔细观看
惊恐失色 [ jīng kǒng shī sè ]
害怕得脸都变了色。
甘酒嗜音 [ gān jiǔ shì yīn ]
甘:嗜好。嗜好喝酒和音乐。形容只顾酒色享乐
头昏目眩 [ tóu hūn mù xuàn ]
头脑昏晕,眼睛发花。同“头昏目晕”。
响震失色 [ xiǎng zhèn shī sè ]
响:回声;震:响雷。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
水天一色 [ shuǐ tiān yī sè ]
水光与天色相浑。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。
刿目怵心 [ guì mù chù xīn ]
刿:刺伤;怵:惊动。指触目惊心。
骋怀游目 [ chěng huái yóu mù ]
骋怀:放开胸怀,往远处想;游目:远眺。纵目四望,开阔心胸。
金刚努目 [ jīn gāng nǔ mù ]
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好色之徒 [ hào sè zhī tú ]
喜欢女色、玩弄女性之人。
各色各样 [ gè sè gè yàng ]
色:种类。各种类别,各种式样。
金无足赤 [ jīn wú zú chì ]
足赤:成色十足的金子。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。
面若死灰 [ miàn ruò sǐ huī ]
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。
沉湎酒色 [ chén miǎn jiǔ sè ]
沉湎:沉迷。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。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,毫无节制。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 [ chóng zú ér lì,cè mù ér shì ]
重足:双脚并拢;侧目:斜着眼睛。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。
庐山真面目 [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]
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瞋目案剑 [ chēn mù àn jiàn ]
瞋目:瞪大眼睛;案:通“按”,握住。瞪圆双眼,握着宝剑。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
面有愧色 [ miàn yǒu kuì sè ]
愧:惭愧。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。形容有所内疚。
天香国色 [ tiān xiāng guó sè ]
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,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疾言怒色 [ jí yán nù sè ]
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同“疾言厉色”。
声色货利 [ shēng sè huò lì ]
货:指钱财;利:指私利。贪恋歌舞、女色、钱财、私利。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。
怛然失色 [ dá rán shī sè ]
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【成语拼音】sè mù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种类名目。唐 元稹《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》:“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,并所收色目,谨具如后。”宋 陆游《监丞周公墓志铭》:“邑赋色目极繁,以入偿出,不足者犹四万緡,率苛征预借,苟逭吏责。”《清史稿·选举志一》:“生员色目,曰廪膳生、增广生、附生。”
(二)、人品;身份。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有一仙人,謫在下界,不邀财货,但慕风流,如此色目,共 十郎 相当矣。”宋 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民俗》:“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,各有本色,不敢越外……街市行人,便认得是何色目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当时虞候声诺,来寻这箇看郡王的人,是甚色目人?”
(三)、即榜花。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。宋 钱易《南部新书》丙:“大中 以来,礼部放榜,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,谓之色目人,亦谓之榜花。”
(四)、作色而视。宋 苏轼《张文定公墓志铭》:“昔 萧英、刘六符 来,仁宗 命二府置酒殿庐与语。英 颇泄其情,六符 色目之。英 归,竟以此得罪。”
(五)、角色行当。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庄岳委谈下》:“盖旦之色目,自 宋 已有之而未盛,至 元 杂剧多用妓乐,而变态纷纷矣。”
(六)、元 代称 钦察、回回、唐兀、斡罗思 等外族诸姓为色目,地位次于 蒙古,优于汉人。《元史·选举志一》:“蒙古、色目人作一榜;汉人、南人作一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