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不絶书 [ shǐ bù jué shū ]
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。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公卿大夫相繼於朝,史不絶書。” 刘大年 …
国无宁日 [ guó wú níng rì ]
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
国是日非 [ guó shì rì fēi ]
国是:国事;非:不是。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坏
隐然敌国 [ yǐn rán dí guó ]
敌国:相当于一国。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。同“隐若敌国”。
野史稗官 [ yě shǐ bài guān ]
野史: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;稗官: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、风俗故事,供皇帝看的小书。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
询迁询谋 [ xún qiān xún móu ]
指国家的安危、国都的迁徙、国君的拥立,都要征求人民的意见。
经国大业 [ jīng guó dà yè ]
经国:治理国家;大业:伟大的事业。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。
败国亡家 [ bài guó wáng jiā ]
使国家沦亡,家庭败落。
国将不国 [ guó jiāng bù guó ]
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。指国家的局势很坏,有亡国的危险。
千乘之国 [ qiān shèng zhī guó ]
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
垂名青史 [ chuí míng qīng shǐ ]
青史: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、史册。名字被载入史册,流传后世。
富国强兵 [ fù guó qiáng bīng ]
使国家富足,兵力强大。
国家多故 [ guó jiā duō gù ]
故:事故,变故。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。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
公忠体国 [ gōng zhōng tǐ guó ]
指尽忠为国。
鼎鼐调和 [ dǐng nai tiáo hé ]
比喻处理国政。
定国安邦 [ dìng guó ān bāng ]
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
国耳忘家 [ guó ěr wàng jiā ]
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同“国而忘家”。
破家危国 [ pò jiā wēi guó ]
损毁家庭危害国家
暮史朝经 [ mù shǐ zhāo jīng ]
经:指儒家经典。晚上读史书,早晨读经书。形容勤奋好学
废国向己 [ fèi guó xiàng jǐ ]
损害国家利益,谋取个人私利。
名书锦轴 [ míng shū jǐn zhóu ]
书:书写,记载;锦轴:史书。把名字留在史书上
亡国之音 [ wáng guó zhī yīn ]
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
王公大人 [ wáng gōng dà rén ]
国君重臣。后泛指高官贵人。
辱国殄民 [ rǔ guó tiǎn mín ]
使国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同“辱国殃民”。
强兵富国 [ qiáng bīng fù guó ]
使兵力强大,国家富足。
【成语拼音】guó shǐ
【成语解释】(1).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,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,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,有詔下郡,收 固 繫 京兆 狱。” 晋 杜预 《<春秋经传集解>序》:“诸侯亦各有国史。” 唐 司空图 《商山》诗之一:“国史数行犹有志,只将谈笑继英尘。” 田北湖 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国史者,君民比并之史。”(2).国之史官。《诗大序》:“国史明乎得失之迹,伤人伦之废,哀刑政之苛,吟咏情性,以风其上,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。”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流业》:“文章之材,国史之任也。” 宋 朱淑真 《芍药》诗:“到底只留为謔赠,更劳国史刺民风。”英文翻译1.national histo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