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至义尽 [ rén zhì yì jìn ]
至:极,最;尽:全部用出。竭尽仁义之道。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。
擿植索涂 [ zhāi zhí suǒ tú ]
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。常喻暗中求索。同“擿埴索涂”。
毫无疑义 [ háo wú yí yì ]
疑义:可疑的道理。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。
相鼠有皮 [ xiàng shǔ yǒu pí ]
相:视。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。旧指人须知廉耻,要讲礼义。
眄视指使 [ miǎn shì zhǐ shǐ ]
形容骄傲的神态。
希世之才 [ xī shì zhī cái ]
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。
舍生存义 [ shě shēng cún yì ]
舍:放弃;存:保存。舍弃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正义的事业
忘情负义 [ wàng qíng fù yì ]
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,做出对不起他的事。
本本主义 [ běn běn zhǔ yì ]
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,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
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 [ qún jū zhōng rì,yán bù jí yì ]
及:涉及;义:正经的道理。指整日在一起,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
草泽英雄 [ cǎo zé yīng xióng ]
草泽:荒野地。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
过时黄花 [ guò shí huáng huā ]
黄花:菊花。重阳节后的菊花。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。
忘恩负义 [ wàng ēn fù yì ]
恩:恩惠;负:违背;义:情谊,恩谊。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,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以义断恩 [ yǐ yì duàn ēn ]
用大义割断私恩。指秉公行事,不徇私情。
根蟠节错 [ gēn pán jié cuò ]
犹言盘根错节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。
仁义礼智 [ rén yì lǐ zhì ]
仁:仁爱;义:忠义;礼:礼仪;智:见识。遵守仁爱、忠信、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。是儒家的伦理思想。
阒无一人 [ qù wú yī rén ]
阒:空。指空荡荡,没有一人。
义正辞严 [ yì zhèng cí yán ]
义:道理;辞:言辞。理由正当充足,措词严正有力。
施不望报 [ shī bù wàng bào ]
施:给予;报:报答。施惠于人而不望报答,轻财仗义
疏财仗义 [ shū cái zhàng yì ]
疏财:以财物分人。讲义气,轻视钱财。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。
白藋同心 [ bái diào tóng xīn ]
犹言心如野草。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。
临财苟得 [ lín cái gǒu dé ]
临:面对;苟:苟且,随便。面对钱财随便求取,见利忘义
求志达道 [ qiú zhì dá dào ]
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,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。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。
负恩忘义 [ fù ēn wàng yì ]
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同“负恩背义”。
孤恩负德 [ gū ēn fù dé ]
孤:负。指背弃恩义,忘恩负义
【成语拼音】zhàng yì
【成语解释】主持正义。 汉 陆贾 《新语·辅政》:“杖仁者霸,杖义者强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崔林传》:“宰相者,天下之所瞻效,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杖义之士,足为海内所师表者。”一本作“ 仗义 ”。《新唐书·韩游瓌传》:“四方杖义而起,贼不足虑。”《金史·完颜忠传》:“吾欲举兵,杖义而西,君以为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