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场绣浍 [ gāo cháng xiù kuài ]
指土地肥沃,水沟纵横。
言多伤幸 [ yán duō shāng xìng ]
话多易出问题,以致言行不一,使品行受损害。同“言多伤行”。
珠围翠拥 [ zhū wéi cuì yōng ]
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。
不服水土 [ bù fú shuǐ tǔ ]
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
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 [ pǔ tiān zhī xià,mò fēi wáng tǔ ]
普:普遍,全。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。指大一统思想
亏于一篑 [ kuī yú yī kuì ]
亏:缺,欠;篑:装土的竹筐。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。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
讨恶翦暴 [ tǎo è jiǎn bào ]
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。
北风之恋 [ běi fēng zhī liàn ]
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。
日中必彗 [ rì zhōng bì huì ]
彗:晒干。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。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,不失时机。
远怀近集 [ yuǎn huái jìn jí ]
指远近的人都来归附。
水土不服 [ shuǐ tǔ bù fú ]
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
慈悲为怀 [ cí bēi wéi huái ]
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
瓜分鼎峙 [ guā fēn dǐng zhì ]
比喻国土分裂,群雄对立。
一篑之功 [ yī kuì zhī gōng ]
篑:盛土的筐。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。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。
半壁河山 [ bàn bì hé shān ]
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。
背井离乡 [ bèi jǐng lí xiāng ]
背:离开;井:古制八家为井,引伸为乡里,家宅。离开家乡到外地。
啸傲林泉 [ xiào ào lín quán ]
啸傲:逍遥自在。形容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
赐茅授土 [ cì máo shòu tǔ ]
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。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,分封诸侯时,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,如东方青土,南方赤土等,…
攻城掠地 [ gōng chéng lüè dì ]
掠夺土地。同“攻城略地”。
地丑力敌 [ dì chǒu lì dí ]
指土地相似,力量相当。
地广人众 [ dì guǎng rén zhòng ]
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
不习地土 [ bù xí dì tǔ ]
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
万顷平波 [ wàn qǐng píng bō ]
万顷:一百万亩;平波:水面平静。指广阔的水面仅有微波荡漾。
锦衣玉带 [ jǐn yī yù dài ]
身上穿着锦衣,腰里系着玉带。形容显贵富有者的华丽的装束。
民以食为本 [ mín yǐ shí wéi běn ]
民众以粮食为根本
【成语拼音】zhái tǔ
【成语解释】(1).居住在平地上。《书·禹贡》:“桑土既蚕,是降丘宅土。” 孔 传:“大水去,民下丘居平土,就桑蚕。” 唐 徐浩 《谒禹庙》诗:“肇开宅土业,永庇昏垫忧。”(2).所居住的土地。亦指领土,疆土。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:“穷岫泄云,日月恒翳。宅土熇暑,封疆障癘。” 张载 注:“ 吴 蜀 皆暑湿,其南皆有瘴气。” 清 赵翼 《夹马营》诗:“ 陈桥 戴后削僭伪,已并诸国宅土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