撩蜂拨刺 [ liáo fēng bō cì ]
撩:挑逗。引逗蜜蜂拨开刺儿。比喻挑起事端
不入虎穴 [ bù rù hǔ xué ]
焉:怎么。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。
蜂出泉流 [ fēng chū quán liú ]
像群蜂倾巢,如泉水涌流。形容一时并作。
蜂腰削背 [ fēng yāo xiāo bèi ]
细腰窄背。形容轻盈俊俏。同“蜂腰猿背”。
蜂媒蝶使 [ fēng méi dié shǐ ]
花间飞舞的蜂蝶。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。
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 [ bù rù hǔ xué,yān dé hǔ zǐ ]
焉:怎么。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。
不探虎穴 [ bù tàn hǔ xué ]
探:探测。不进老虎窝,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一窝蜂 [ yī wō fēng ]
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。
虎视耽耽 [ hǔ shì dān dān ]
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
龙拏虎跳 [ lóng ná hǔ tiào ]
犹言龙争虎斗。
招蜂引蝶 [ zhāo fēng yǐn dié ]
招致蜜蜂,吸引蝴蝶。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。
撩蜂吃螫 [ liáo fēng chī shì ]
犹言撩蜂剔蝎。比喻惹犯恶人,自取祸殃。
麇集蜂萃 [ qún jí fēng cuì ]
麇:通“群”,成群;萃:汇集。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
大人虎变 [ dà rén hǔ biàn ]
虎变:如虎身花纹的变化。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。
大贤虎变 [ dà xián hǔ biàn ]
虎变:如虎身花纹的变化。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。
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 [ bù tàn hǔ xué,bù dé hǔ zǐ ]
探:探测。不进老虎窝,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暴虎冯河 [ bào hǔ píng hé ]
暴虎:空手搏虎;冯河:涉水过河。比喻有勇无谋,鲁莽冒险。
虎体原斑 [ hǔ tǐ yuán bān ]
虎体:像老虎勇猛的身体;斑:杂色花纹或斑点。比喻朝廷大官
蜂扇蚁聚 [ fēng shàn yǐ jù ]
蜂翅扇动,蚂蚁聚合。比喻人虽众多但起不了大作用。
为虎作伥 [ wèi hǔ zuò chāng ]
伥:伥鬼,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,死后变成伥鬼,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。替老虎做伥鬼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打死老虎 [ dǎ sǐ lǎo hǔ ]
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。
龙拏虎掷 [ lóng ná hǔ zhì ]
犹言龙争虎斗。
出林乳虎 [ chū lín rǔ hǔ ]
乳虎:尚在吃奶的小虎。走出树林的小老虎。比喻勇猛的小将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 [ bù tàn hǔ xué ,ān de hǔ zǐ ]
探:探测;安:怎么。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虎虎有生气 [ hǔ hǔ yǒu shēng qì ]
虎虎:勇猛威武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威猛,有旺盛的生命力
【成语拼音】fēng hǔ
【成语解释】 蜂虎(Meropidae;bee-eaters)是鸟纲佛法僧目(Coraciiformes)蜂虎科(Meropidea)约25种鸟类的通称。见于欧亚两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以及非洲和澳大利亚(黄喉蜂虎〔Merops apiaster〕到不列颠群岛)。详细解释 形态 体长15∼35公分(6∼14吋)。嘴中等长,稍下曲,尖端锐利。羽毛耀眼,多为绿色,许多种类有红、黄、蓝或紫色的,中央尾羽长。以蜜蜂、胡蜂及其他昆虫为食。嘴细长而尖,稍向下弯;尾脂腺裸出;尾羽12枚;后爪较中爪为短;羽色艳丽 ,上背呈紫栗色,下背至尾上淡蓝色,肩与翅呈辉深绿色;胸辉绿色,向后渐淡而近白。因嗜食蜂类而得名。共25种。分布几乎遍及东半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,常见于非洲、欧洲南部、东南亚和大洋洲。中国有2属6种。其中夜蜂虎属仅有夜蜂虎一种;蜂虎属中的绿喉蜂虎和黑胸蜂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 习性 蜂虎飞行敏捷,善于在飞行中捕食,但食物因地点、季节而异,除蜂类外,亦捕食象甲、榆毒蛾、虻、蜻蜓、白蚁、蝴蝶等昆虫以及甲壳类动物。集群繁殖,常几百对在同一巢区,一般在堤坝的高处挖洞为巢,也常营巢于山地坟墓的隧道中。每窝产卵5~6枚,白色略带粉红,大小约为26毫米×22毫米。孵化期20天。蜂虎嗜食蜂类,不利于养蜂业,但它嗜吃昆虫,尤其是白飞蚁,有益于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