撞头磕脑 [ zhuàng tóu kē nǎo ]
比喻碰壁,行不通。
知书达理 [ zhī shū dá lǐ ]
知、达:懂得。有文化,讲道理。形容有教养。
装聋做哑 [ zhuāng lóng zuò yǎ ]
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
阐幽明微 [ chǎn yōu míng wēi ]
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。
装聋装哑 [ 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 ]
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
四衢八街 [ sì qú bā jiē ]
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。
金声玉振 [ jīn shēng yù zhèn ]
以钟发声,以磬收韵,奏乐从始至终。比喻音韵响亮、和谐。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,才学精到。
无上上品 [ wú shàng shàng pǐn ]
指物品中最佳的。
不经之谈 [ bù jīng zhī tán ]
不经:不合道理。荒诞无稽、没有根据的话。
反经合道 [ fǎn jīng hé dào ]
虽违背常道,但仍合于义理。同“反经合义”。
粤若稽古 [ yuè ruò jī gǔ ]
粤:助词,与“曰”通:顺;稽:考。顺考古代之道理。
岂有是理 [ qǐ yǒu shì lǐ ]
哪有这个道理。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。同“岂有此理”。
不学无术 [ bù xué wú shù ]
学:学问;术:技能。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。现指没有学问,没有本领。
栉垢爬痒 [ zhì gòu pá yǎng ]
去脏抓痒。比喻清除邪恶。
言之成理 [ yán zhī chéng lǐ ]
之:代词,指所说的话。话说得有一定道理。
一以贯之 [ yī yǐ guàn zhī ]
贯:贯穿。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
摧志屈道 [ cuī zhì qū dào ]
摧:摧折,放弃;道:道德。抛弃理想追求,失去道义节操。形容身处逆境,不能守操如一
显而易见 [ xiǎn ér yì jiàn ]
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,极容易看清楚。
至德要道 [ zhì dé yào dào ]
至:极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
半解一知 [ bàn jiě yī zhī ]
指理解得不深,知道得很少。同“一知半解”。
玄之又玄 [ xuán zhī yòu xuán ]
原为道家语,形容道的微妙无形。后多形容非常奥妙,不易理解。
微妙玄通 [ wēi miào xuán tōng ]
微妙:精微奥妙。精微深奥而灵通的道理。
视人如子 [ shì rén rú zǐ ]
形容帝王、官吏爱护百姓。同“视民如子”。
穷理尽性 [ qióng lǐ jìn xìng ]
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,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。后泛指穷究事理。
不学无识 [ bù xué wú shí ]
指没有学问,缺乏见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