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塞顿开 [ máo sè dùn kāi ]
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;顿:立刻。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,现在忽然被打开了。形容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…
常鳞凡介 [ cháng lín fán jiè ]
一般的鱼类、贝类。比喻平凡的人。
骨肉之情 [ gǔ ròu zhī qíng ]
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。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
弃之度外 [ qì zhī dù wài ]
指根本不放在心上。
一介之辅 [ yī jiè zhī fǔ ]
一介:一个;辅:辅佐。具有一片忠心辅佐君王的臣子。
纤介之祸 [ xiān jiè zhī huò ]
形容很轻的灾害。
一日之谊 [ yī rì zhī yì ]
指短暂的交往。指交情不深。
撑天柱地 [ chēng tiān zhù dì ]
撑:抵住;柱:支撑。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。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
拘介之士 [ jū jiè zhī shì ]
拘:洁身自好;介:节操。指不贪不慕,廉洁正派的人。
斗筲之材 [ dǒu shāo zhī cái ]
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一介之士 [ yī jiè zhī shì ]
一个微末的士人。指忠心正直的人。
灭此朝食 [ miè cǐ zhāo shí ]
朝食:吃早饭。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。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。
探渊索珠 [ tàn yuān suǒ zhū ]
渊:深潭。深探九重之渊,索求千金之珠。比喻反复推敲文词,务求中肯得宜
谨谢不敏 [ jǐn xiè bù mǐn ]
犹言敬谢不敏。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。不敏,不聪明,无能力。
明珠之颣 [ míng zhū zhī lèi ]
颣:丝上的疙瘩。夜明珠上的小疙瘩。比喻完美中稍有欠缺。
仁者不杀 [ rén zhě bù shā ]
杀:杀生。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万物而不杀生。
顿开茅塞 [ dùn kāi máo sāi ]
顿:立刻;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。比喻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
自衒自媒 [ zì xuàn zì méi ]
自我夸耀,自作介绍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求自试表》:“夫自衒自媒者,士女之醜行也。”《隋书·李谔传》:“自衒自媒,都…
秉烛夜行 [ bǐng zhú yè xíng ]
出自颜之推《勉学》,比喻光线微弱,视野不好。
一日之雅 [ yī rì zhī yǎ ]
雅:交往。指短暂的交往。指交情不深。
铭肌镂骨 [ míng jī lòu gǔ ]
形容感受极深,永记不忘。
裂裳裹足 [ liè cháng guǒ zú ]
裂:破裂;裹:包裹。指奔走急切。
不测之诛 [ bù cè zhī zhū ]
测:估计;诛:惩罚。不可估计的惩处。
潜移默化 [ qián yí mò huà ]
潜:暗中同,不见形迹;默:不说话,没有声音。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、影响而发生了变化。
一介之夫 [ yī jiè zhī fū ]
介:耿介。一个正直的人。
【成语拼音】jiè zhī tuī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亦称“介子推”。春秋 晋 人。从 晋 公子 重耳(文公)出亡。历经各国,凡十九年。文公 还国为君,赏从亡者,介之推 不言禄,禄亦不及。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介子推 至忠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晋侯 赏从亡者,介之推 不言禄,禄亦弗及。”明 胡侍《真珠船》卷七:“古人名字,人少知者…… 介之推 姓 王,名 光。”明 张萱《疑耀》卷二:“介之推、烛之武,介 与 烛 皆地名,非姓也。二人贤者,为国人所取信,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。”亦省称“介推”。汉 王符《潜夫论·遏利》:“白驹、介推 遯逃於山谷。”唐 李涉《长安闷作》诗:“每日除书空满纸,不曾闻有 介推 名。”郁达夫《初秋杂感》诗之二:“介推 辞禄人争说,韩信 称王事岂真?”
(二)、春秋 时人。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介推》:“《说苑》,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,堂下有二十五进士,堂上有二十五老人,是又一 介子推 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