矮子观场 [ ǎi zǐ guān cháng ]
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,自己没有主见。也比喻见识不广。
即心是佛 [ jí xīn shì fó ]
佛:佛陀。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无须他求,只要求之于内心,便可以悟道成佛
西方净土 [ xī fāng jìng tǔ ]
佛教语。西方之极乐世界,即佛国。
于心何忍 [ yú xīn hé rěn ]
怎能忍心。即内心不忍。
不生不灭 [ bù shēng bù miè ]
佛家语,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,即“常住”之异名。
普济众生 [ pǔ jì zhòng shēng ]
佛家语,认为大众营营扰扰,如溺海中,佛以慈悲为怀,施宏大法力,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。同“普度众生”。
立地成佛 [ lì dì chéng fó ]
佛家语,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,弃恶从善,即可成佛。此为劝善之语。
大得人心 [ dà dé rén xīn ]
人心:即民心。指受百姓热烈拥护。
出语成章 [ chū yǔ chéng zhāng ]
说出话来就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口才好。
二三其意 [ èr sān qí yì ]
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
明心见性 [ míng xīn jiàn xìng ]
①佛教语。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,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(即佛性)。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。
骑牛觅牛 [ qí niú mì niú ]
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,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。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,还到处去找。同“骑驴觅驴”。
吹网欲满 [ chuī wǎng yù mǎn ]
对网吹气,欲使之满。比喻不可能。
拈花微笑 [ niān huā wēi xiào ]
原为佛家语,比喻彻悟禅理。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。
破颜微笑 [ pò yán wēi xiào ]
形容心领神会。
西方浄土 [ xī fāng jìng tǔ ]
佛教语。西方之极乐世界,即佛国。 唐 李白 有《金銀泥畫西方浄土變相贊》诗。
佛高一尺 [ fó gāo yī chǐ ]
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,要警惕外界诱惑。佛,指佛法;魔,指魔法。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(多指正义的)增长,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…
佛高一尺,魔高一丈 [ fó gāo yī chǐ,mó gāo yī zhàng ]
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,要警惕外界诱惑。佛,指佛法;魔,指魔法。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(多指正义的)增长,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…
此中三昧 [ cǐ zhōng sān mèi ]
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开山之祖 [ kāi shān zhī zǔ ]
佛教语,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,即始祖。比喻学派的创始人
单刀趣入 [ dān dāo cù rù ]
单:单独。佛教语,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。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
五荤三厌 [ wǔ hūn sān yàn ]
五荤:佛教忌食的五种蔬菜,即大蒜、小蒜、兴渠、慈葱、茗葱;三厌:道教忌食的三种肉:即雁、狗、乌龟。泛指饮食的禁忌。
断恶修善 [ duàn è xiū shàn ]
断:断绝;恶:坏事;修:候行。断绝坏事,修行善业,做好事。
死而无怨 [ sǐ ér wú yuàn ]
即使死了,也毫不怨恨。形容心甘情愿。
三十三天 [ sān shí sān tiān ]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【成语拼音】jí xīn jí fó
【成语解释】亦作“即心是佛”。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,明心见性即是成佛。唐慧能《坛经·机缘品》:“问曰:‘即心即佛,愿垂指諭。’师曰:‘前念不生即心,后念不灭即佛。成一切相即心,离一切相即佛。’”《景德传灯录·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》:“任汝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