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焉弗察 [ xí yān fú chá ]
习:习惯;焉: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于是”的意思。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
波光粼粼 [ bō guāng lín lín ]
形容波光明净。波光: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:形容水石明净。
黄麻紫书 [ huáng má zǐ shū ]
皇帝的文告,用黄麻纸书写,用紫泥封缄,故称。同“黄麻紫泥”。
囊萤照读 [ náng yíng zhào dú ]
用口袋装萤火虫,照着读书。形容家境贫寒,勤苦读书。
蒲邑三善 [ pú yì sān shàn ]
蒲邑:蒲县,在山西隰县。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,孔子称赞他有三善:恭敬、忠信、明察。
疑似之迹,不可不察 [ yí sì zhī jì,bù kě bù chá ]
疑似:既象又不象。不分明而想像的迹象,不能不仔细考察。指不被事物相似的表面现象所迷惑。
省俗观风 [ xǐng sú guān fēng ]
省:察看。观察各地风俗民情
洞察秋毫 [ dòng chá qiū háo ]
洞察:看得很清楚;秋毫: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,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。形容人目光敏锐,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。
照萤映雪 [ zhào yíng yìng xuě ]
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,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
相时度力 [ xiāng shí duó lì ]
相:察看。观察时机,估算力量
高抬明镜 [ gāo tái míng jìng ]
秦始皇有一方镜,能照见人心等。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。
省方观民 [ xǐng fāng guān mín ]
省:察看。观察各地风俗民情
神人鉴知 [ shén rén jiàn zhī ]
鉴:审察。天神和凡人都察知
省方观俗 [ xǐng fāng guān sú ]
省:察看。观察各地风俗民情
秦镜高悬 [ qín jìng gāo xuán ]
秦镜: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,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,知道心的邪正;悬:挂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。
明镜高悬 [ míng jìng gāo xuán ]
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,能照人心胆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。
天高听卑 [ tiān gāo tīng bēi ]
卑:低下。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。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。
顾彼失此 [ gù bǐ shī cǐ ]
顾:照顾,照管。顾了这个,丢了那个。形容不能全面照顾
明烛天南 [ míng zhú tiān nán ]
烛:照耀。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
烧犀观火 [ shāo xī guān huǒ ]
比喻洞察事物。
暮景桑榆 [ mù jǐng sāng yú ]
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,一派黄昏景象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桑榆,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。
窥伺效慕 [ kuī sì xiào mù ]
窥:从小孔中偷看;伺:探察。偷看观察而仿效
相机而言 [ xiàng jī ér yán ]
相机:观察当时情况。观察适当的情况说话
天人共鉴 [ tiān rén gòng jiàn ]
鉴:审察。天公、众人皆可审察。表示诚实无欺。
众好众恶 [ zhòng hào zhòng wù ]
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。
【成语拼音】chá zhào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注意,关注。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而八年春上表请据 乐乡,广农稸穀,以伺二寇之衅,而值天高听邈,未垂察照,朝议纷紜,遂令微诚不畅。”
(二)、多作公文用语。犹查照。请对方注意文件内容,或按照文件内容办理。廖仲恺《复旅沪粤商电》:“远承电询,特陈概略,即希察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