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尊望重 [ dé zūn wàng zhòng ]
犹言德高望重。
怀才抱德 [ huái cái bào dé ]
抱:胸怀。既有才学,又有德行
畏威怀德 [ wèi wēi huái dé ]
怀:思念。畏惧声威,感念德惠。
心宽体胖 [ xīn kuān tǐ pán ]
原指人心胸开阔,外貌就安详。后用来指心情愉快,无所牵挂,因而人也发胖。
周规折矩 [ zhōu guī zhé jǔ ]
本指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。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、准则。
季礼挂剑 [ jì lǐ guà jiàn ]
季礼:春秋时吴国人,重信义。比喻重信义的美德。
弃恶从德 [ qì è cóng dé ]
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
知书达礼 [ zhī shū dá lǐ ]
知、达:懂得。有文化,懂礼貌。形容有教养。
礼先壹饭 [ lǐ xiān yī fàn ]
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。壹饭,犹言一顿饭,喻指极短的时间。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。
才轻德薄 [ cái qīng dé báo ]
才识疏浅,德行不高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同“才疏德薄”。
德深望重 [ dé shēn wàng zhòng ]
德:品德;深:高;望:声望,名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
礼之用,和为贵 [ lǐ zhī yòng hé wéi guì ]
和:和谐,协调。按礼行事,当以和平和谐为本
德薄任重 [ dé báo rèn zhòng ]
薄:轻微。德行不足,责任重大
以怨报德 [ yǐ yuàn bào dé ]
怨:仇恨;德:恩惠。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。
分庭伉礼 [ fēn tíng kàng lǐ ]
比喻平起平坐,彼此对等的关系。同“分庭抗礼”。
爱礼存羊 [ ài lǐ cún yáng ]
由于爱惜古礼,不忍使它废弛,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。
为仁由己 [ wéi rén yóu jǐ ]
实行仁德,完全在于自己。表示做好事全凭自己作出决定。
盛德若愚 [ shèng dé ruò yú ]
盛德:极高的品德;愚:愚笨。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,外表看来好像愚笨的样子。
无服之殇 [ wú fú zhī shāng ]
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。因未成年,无丧服之礼,故称。
遗德休烈 [ yí dé xiū liè ]
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。同“遗德余烈”。
乃武乃文 [ nǎi wǔ nǎi wén ]
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,指其文经天地,武定祸乱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。亦作乃文乃武。
耆儒硕德 [ qí rú shuò dé ]
耆:老;硕:大。盛德高年的儒者
施恩布德 [ shī ēn bù dé ]
施:给予;布:布施。给人以恩德,多行善事
进德修业 [ jìn dé xiū yè ]
修业:推广、扩大功业。提高道德修养,扩大功业建树。
施仁布德 [ shī rén bù dé ]
指实行仁义,布施恩德,多行善事。亦作“施恩布德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dé l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道德与礼教。语本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。”朱熹 集注:“愚谓政者,为治之具。刑者,辅治之法。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,而德又礼之本也。”唐 韩愈《潮州请置乡校牒》:“孔子 曰:‘道之以政,齐 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’不如以德礼为先,而辅以政刑也。”明 李贽《答耿中丞》:“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,有政刑以縶其四体,而人始大失所矣。”
(二)、德泽与礼仪。《左传·僖公七年》:“管仲 言於 齐侯 曰:‘臣闻之:招携以礼,怀远以德。德礼不易,无人不怀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