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发聋振聩(falongzhenkui)
成语注音: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
成语简拼:FLZK
成语繁体:發聾振聵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聩:耳聋。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成语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出了匕首、投枪,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 ◎茅盾《联系实际、学习鲁迅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唤醒麻木的人
成语正音:聩,不能读作“ɡuì”。
成语易错:振,不能写作“震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出了匕首、投枪,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(茅盾《联系实际、学习鲁迅》)
英文翻译:lit. so loud that even the deaf can hear (idiom); rousing even the apathetic
清朝时期,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,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,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。他上《禁烟议疏》给道光皇帝,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,提出为了严禁鸦片,应不惜动用死刑,以达到发聋振聩的目的。
发聋振聩释 义 聩:耳聋。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鲁迅的文章常能发聋振聩。
发聋振聩言殊切,救弊补偏意不犹。
顿起沉疴宿疾;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。
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,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。
当年鲁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笔杆写出了发聋振聩的绝世之作。
这三句义正辞严,发聋振聩,不啻是讨伐奸贼的檄辞,令人警醒。
本书论据确凿,方法科学,观点独到,发聋振聩,颇具学习和收藏价值。
作品因全然取之于现实而远离画谱,一时确有发聋振聩、令人耳目一新之感。
陈村牧在悼念陈敬贤的挽联上自勉道:我有发聋振聩志,当鞠躬尽瘁,勉助徽猷。
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喊,随即纷纷叫嚷不休,声响发聋振聩,势如雷霆万钧以待发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