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仗节死义(zhangjiesiyi)
成语注音:ㄓㄤˋ ㄐㄧㄝˊ ㄙˇ ㄧˋ
成语简拼:ZJSY
成语繁体:仗節死義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指坚守节操,为正义而死。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前山阳亡徒苏令,纵横史士,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,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杜子美《送严武还朝》诗:‘公若登台辅,临危莫爱身。’劝以仗节死义也。 ◎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杜少陵八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例句:杜子美《送严武还朝》诗:‘公若登台辅,临危莫爱身。’劝以仗节死义也。★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杜少陵八》
英文翻译:War and death
宋亡,仗节死义之臣殆不止是。
国家养士百五十年,仗节死义,正在今日!
平居皆贪禄怀奸之士,则临难必无仗节死义之人。
等二百多人,激动地说: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,仗节死义,正在今日。
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尤其激烈,他大声疾呼说: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,仗节死义,正在今日。
此言当指为争议礼,群臣触怒嘉靖,或逮捕或杖死,杨慎大言:国家养士百五十年,仗节死义,正在今日。
倘若能早生十年…嘿,国家养士百五十年,仗节死义,便在今日!…小兄弟乃左大人公子,便代令尊,受了绛这一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