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可杀不可辱(keshabukeru)
成语注音:ㄎㄜˇ ㄕㄚ ㄅㄨˋ ㄎㄜˇ ㄖㄨˇ
成语简拼:KSBKR
成语繁体:可殺不可辱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辱:侮辱。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。形容做人的尊严
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儒行解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却,可近而不可迫,可杀而不可辱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五字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处世
成语例句: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被擒》:“即此我便随汝前往,但我英雄旨趣,可杀不可辱。”
英文翻译:would rather die than be disgraced
可杀不可辱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是kě shā bú kě rǔ。
士可杀,不可辱。
故士可杀不可辱。
士可杀不可辱,施主还是洗洗睡。
士可杀不可辱,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屈服。
我为丈夫,义可杀不可辱,惟一死以报朝廷。
我身为大夫可杀不可辱,惟求一死以报朝廷。
不料,丁浩更加嚣张了:士可杀不可辱,绝对不道歉。
不为五斗米折腰士可杀,不可辱。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
即使在最为贫贱的时候,也要摆出仕可杀不可辱的架势。
中华自古多壮士,可杀不可辱;忠孝自古难两全,含泪别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