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浸润之谮(jinrunzhizen)
成语繁体:浸潤之譖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比喻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;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
成语例句: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公平》:“时有言语,轻而易信,浸润之谮,为患特深。”
英文翻译:insidious slander which gradually soaks into the mind
而怨愤之声积,浸润之谮行矣。
陛下不责违命离局,方受其浸润之谮。
江南豪族们怨愤之声积,浸润之谮行矣。
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
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
得容其间,则三至之言,浸润之谮,纷错交至。
然所望全其首领者,实赖陛下圣哲钦明,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。
丈夫遇权门须脚硬,在谏垣须口硬,入史局须手硬,拒贿赂赃钱须心硬,浸润之谮须耳硬。
庶狱明则国无怨民,枉直当则民无不服,未有徵青蝇之浮声,信浸润之谮诉,可以允?四海,惟清缉熙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