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民胞物与(minbaowuyu)
成语繁体:民胞物與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民为同胞,物为同类。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。
成语出处:宋·张载《西铭》:“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“仁人测隐”之心,行他那“民胞物与”的志向,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。 ◎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成语用法:作宾语;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
成语例句: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“仁人测隐”之心,行他那“民胞物与”的志向,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近义词:爱屋及乌
英文翻译:The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I share the life of all creatures.
人类的民胞物与,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。
在阶级社会里而主张民胞物与,是不实际的。
求仁者,体则存心养性,用则民胞物与,大公无私,故人悦。
求仁者,体则存心养性,用则民胞物与,大公无我,故人悦。
首先,将偏见设法去除。尊敬、爱护万物。视万物为一体,所谓民胞物与。
所谓“民胞物与”之爱,就是指普天大众都是我的同胞兄弟,宇宙万物皆是我的同伴。
修行人奉行万物为一体的观念,因此发展出爱惜生命,不杀生,以及民胞物与等的信念。
君子之立志也,有民胞物与之量,有内圣外王之业,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,不愧为天地之完人。
佛教的博爱、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、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