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斩将搴旗(zhanjiangqianqi)
成语繁体:斬將搴旗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搴:拔取。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成语出处: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即使斩将搴旗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 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三回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即使斩将搴旗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三回)
每斩将搴旗,身被创夷。
场,斩将搴旗,建不世之功勋。
斩将搴旗,赖此刀法,威震华夏。
阵,斩将搴旗前后数十,晋军胆裂。
潜踪敛迹金山下,斩将搴旗在此行。
屠城破邑,出自圣规,斩将搴旗,必由神略。
然犹斩将搴旗,追奔逐北,灭迹扫尘,斩其枭帅。
其斩将搴旗,以功受爵,而身在本位,类皆比列侯。
斩将搴旗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
即使斩将搴旗 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