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人先正己 [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 ]
正:正直,公正。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
辞严谊正 [ cí yán yì zhèng ]
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同“辞严义正”。
是非得失 [ shì fēi dé shī ]
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
失而复得 [ shī ér fù de ]
失:遗失,丧失。失去而又得到
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 [ shī zhī háo lí,chà zhī qiān lǐ ]
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绳愆纠缪 [ shéng qiān jiū miù ]
改正过失,纠正错误。绳:纠正。愆:过失。谬:错误。
正正堂堂 [ zhèng zhèng táng táng ]
本指正正的旗号,堂堂的阵容。现形容正大光明。
绳愆纠谬 [ shéng qiān jiū miù ]
绳:纠正;愆:过失;谬:错误。指纠正过失。
以古为鉴 [ yǐ gǔ wéi jiàn ]
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。
失张失智 [ shī zhāng shī zhì ]
举止失措、失神落魄的样子。
绳愆纠违 [ shéng qiān jiū wéi ]
绳:束缚,扶正;愆:过失;纠:纠正。指举发过失,纠正错误
张惶失措 [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]
慌乱失常,不知所措。同“张皇失措”。
失身匪人 [ shī shēn fěi rén ]
失身:丧失自身应坚持的节操;匪人:指品行不正的人。指丧失节操而依附于邪恶的人。也指女子失节于品质恶劣的人。
枉己正人 [ wǎng jǐ zhèng rén ]
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
予违汝弼 [ yú wéi rǔ bì ]
违:过失;弼:纠正。我有过失,你应帮我纠正
惘然若失 [ wǎng rán ruò shī ]
惘然:失意的样子。心情不舒畅,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。
以古为镜 [ yǐ gǔ wéi jìng ]
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。同“以古为鉴”。
纤芥之失 [ xiān jiè zhī shī ]
纤芥:细微;失:过失。形容极小的过错
心正笔正 [ xīn zhèng bǐ zhèng ]
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,心正写的字也端正
得失相半 [ dé shī xiāng bàn ]
得失:得到与失去。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。即得失相当,不相上下。
临崖失马 [ lín yá shī mǎ ]
失:遗失,丧失。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
纠缪绳违 [ jiū miù shéng wéi ]
纠:督察,纠正;缪:同“谬”,错误;绳:纠正;违:过失。纠正错误与过失
中正无邪 [ zhōng zhèng wú xié ]
中正:端庄正直;邪:邪僻,不正派。端庄正直,没有偏邪
邪不干正 [ xié bù gān zhèng ]
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。
患得患失 [ huàn dé huàn shī ]
患:忧患,担心。担心得不到,得到了又担心失掉。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。
【成语拼音】shī zhè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失其正道。《穀梁传·桓公九年》:“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,曹伯 失正矣。诸侯相见曰朝。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,以内失正矣。内失正,曹伯 失正,世子可以已矣。”《孔子家语·子路初见》:“孔子 曰:‘夫人君而无諫臣则失正,士而无教友则失听。’”
(二)、错误;讹误。唐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石经》:“天寳 中,予在太学,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,为欲建议请立大 唐 石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