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崩海啸 [ shān bēng hǎi xiào ]
山岳崩塌,海水奔腾咆哮。
地崩山摧 [ dì bēng shān cuī ]
土地崩裂,山岭倒塌。多形容巨大变故。
泰山梁木 [ tài shān liáng mù ]
象泰山崩塌,梁木毁坏一样。比喻伟人死亡。
枯井颓巢 [ kū jǐng tuí cháo ]
枯:没有水;颓:坍塌。干枯的水井,坍塌的鸟窝。形容荒凉遭受破坏的样子。
山崩地坼 [ shān bēng dì chè ]
山岳崩塌,大地裂开。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。
山有朽壤而自崩 [ shān yǒu xiǔ rǎng ér zì bēng ]
朽:腐烂。山有腐朽的土壤,不用外力挖掘,自然就会崩塌。比喻祸患是自己不防止小过失而千万的。
天崩地解 [ tiān bēng dì jiě ]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叱诧风云 [ chì chà fēng yún ]
叱咤:怒喝声。一声呼喊、怒喝,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。形容威力极大。
天崩地坍 [ tiān bēng dì tān ]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天崩地坼 [ tiān bēng dì chè ]
崩:倒塌;坼:裂开。象天塌下、地裂开那样。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
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 [ cóng shàn rú dēng,cóng è rú bēng ]
从:顺随。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,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。比喻学好很难,学坏极容易。
号恸崩摧 [ hào tòng bēng cuī ]
恸:哀痛之极,大哭;崩:死亡;摧:伤心。放声痛哭,异常悲伤,几乎昏死过去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若崩厥角 [ ruò bēng jué jiǎo ]
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。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。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。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。
纲纪废弛 [ gāng jì fèi chí ]
纲:政纲。纪:法纪。废弛:颓废松弛。国家的政纲、法纪、秩序松弛不振。
土崩瓦解 [ tǔ bēng wǎ jiě ]
瓦解: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,分解为四,即成瓦,比喻事物的分裂。象土崩塌,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比喻彻底垮台。
天崩地陷 [ tiān bēng dì xiàn ]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海啸山崩 [ hǎi xiào shān bēng ]
大海汹涌呼啸,高山崩裂倒塌。形容来势凶猛急速。
天崩地塌 [ tiān bēng dì tā ]
天崩塌,地裂陷。多比喻巨大的灾难、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。
断壁颓垣 [ duàn bì tuí yuán ]
颓垣:倒了的矮墙。坍塌的墙壁,残毁的矮墙。形容残败的景象。
礼废乐崩 [ lǐ fèi yuè bēng ]
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崩:败坏。形容社会纲纪混乱,动荡不宁
礼乐崩坏 [ lǐ yuè bēng huài ]
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崩:败坏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
榱崩栋折 [ cuī bēng dòng shé ]
榱,古代指椽子,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。比喻大局崩溃。
何其衰也 [ hé qí shuāi yě ]
怎么这么衰颓啊!
潦倒粗疏 [ liǎo dǎo cū shū ]
潦倒:颓丧,不得意。形容颓丧,放任散漫。
靡靡之乐 [ mǐ mǐ zhī yuè ]
指柔弱、颓靡的音乐。
【成语拼音】bēng tuí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倒塌毁坏。唐 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:“喑呜则山狱崩頽,叱咤则风云变色。”《元典章·户部八·河伯》:“雨復霖霈,塘路衝陨,园岸崩頽,稻秧浸烂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回:“况 岐山 王业所基,一旦崩頽,事非小故。”郭沫若《陶行知挽歌》:“真是天变地异呀,又崩颓了一座 泰山。”
(二)、败坏衰落。《<孝经注疏>序》:“适值 周 室衰微,王纲失坠,君臣僭乱,礼乐崩頽。”清 顾炎武《骊山行》:“一朝大运合崩頽,三宫九市横豺虎。”李大钊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》:“大家族制度既入了崩颓粉碎的运命,孔子主义也不能不跟着崩溃粉碎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