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苗爱叶 [ huān miáo ài yè ]
欢:欢喜。指欢乐恩爱的感情
此中三昧 [ cǐ zhōng sān mèi ]
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攻过箴阙 [ gōng guò zhēn què ]
指责过错,针砭缺失。
灰躯糜骨 [ huī qū mí gǔ ]
犹言粉身碎骨。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。
争长黄池 [ zhēng zhǎng huáng chí ]
长:年高,盟长;黄池:春秋地名,今河南省封丘西南。春秋时,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,吴、晋争为盟长。指比较高低,力争占…
穷寇勿迫 [ qióng kòu wù pò ]
穷寇:势穷力竭的敌人。对陷于绝境中的敌人,不要追迫太急,以防敌人情急反扑,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
策马飞舆 [ cè mǎ fēi yú ]
指驾马车疾行。
茅庐三顾 [ máo lú sān gù ]
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同“草庐三顾”
石破天惊 [ shí pò tiān jīng ]
原形容箜篌的声音,忽而高亢,忽而低沉,出人意外,有能以形容的奇境。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。
斩竿揭木 [ zhǎn gān jiē mù ]
犹言斩木揭竿。
老子长孙 [ lǎo zi zhǎng sūn ]
养育子孙,使其长大成人
治国安邦 [ zhì guó ān bāng ]
治理国家,使之太平、安定。
衔沙填海 [ xián shā tián hǎi ]
犹言衔石填海。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,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。
谋无遗谞 [ móu wú yí xū ]
遗谞:才智不足之处。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。形容计谋周密,十分稳妥。
通文达艺 [ tōng wén dá yì ]
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。
神工妙力 [ shén gōng miào lì ]
工:技艺,功夫。指技艺极其高超,非人力所能为
车马骈阗 [ chē mǎ pián tián ]
车马聚集很多。形容非常热闹。
鲁人回日 [ lǔ rén huí rì ]
指力挽危局。同“鲁阳挥戈”。
可乘之隙 [ kě chéng zhī xì ]
隙:空子,机会。可以被对方利用的弱点、空隙。
举世莫比 [ jǔ shì mò bǐ ]
举:全,皆;举世:全世界。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。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
冒名接脚 [ mò míng jiē jiǎo ]
假冒别人的名,接替他。
以冠补履 [ yǐ guān bǔ lǚ ]
冠:帽子;履:鞋子。用帽子补鞋。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。
朝秦暮楚 [ zhāo qín mù chǔ ]
战国时期,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,经常作战。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,时而倾向秦,时而倾向楚。比喻人反复无…
功不补患 [ gōng bù bǔ huàn ]
功:功绩;患:祸害,灾难。指取得的功绩还抵不过带来的祸患
舞裙歌扇 [ wǔ qún gē shàn ]
歌舞的装束、用具,即指歌舞。也指能歌善舞的人。同“舞衫歌扇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bǔ quē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匡补君王的缺失。《左传·襄公元年》:“凡诸侯即位,小国朝之,大国聘焉,以继好、结信、谋事、补闕,礼之大者也。”杜预 注:“闕,犹过也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达练事体,明解朝章。虽无謇直之风,屡有补闕之益。”《明史·孙磐传》:“请定建言者为四等:最上,不避患害,抗弹权贵者;其次,扬清激浊,能补闕拾遗。”清 朱克敬《瞑庵杂识》卷一:“且使外廷共见共闻,则怀忠抱义之士,於朝廷之得失,皆得以补闕拾遗,随时论捄。”
(二)、引申为弥补缺漏。吴格《<诗三家义集疏>点校说明》:“搜残补阙,网罗遗佚,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《诗》读本。”
(三)、官名。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,有左右之分。左补阙属门下省,右补阙属中书省,掌供奉讽谏。北宋 时改为司谏。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设置,均随设随罢。《新唐书·仪卫志》:“左补闕一人在左,右补闕一人在右。”宋 洪迈《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》:“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……监察为合口椒,諫议为大坡、大諫,补闕(今司諫)为中諫,又曰补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