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义礼智 [ rén yì lǐ zhì ]
仁:仁爱;义:忠义;礼:礼仪;智:见识。遵守仁爱、忠信、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。是儒家的伦理思想。
导德齐礼 [ dǎo dé qí lǐ ]
指用道德诱导,用礼教整顿,让百姓归服。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[ qiān lǐ sòng é máo,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]
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
踵事增华 [ zhǒng shì zēng huá ]
踵:追随,继续。继续前人的事业,并使更加完善美好。
轻薄无礼 [ qīng báo wú lǐ ]
指轻佻浮薄,不知礼仪。
刑于之化 [ xíng yú zhī huà ]
指以礼法对待。后用以指夫妇和睦。
烦文缛礼 [ fán wén rù lǐ ]
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。
通文达礼 [ tōng wén dá lǐ ]
指有学问懂礼仪。
日甚一日 [ rì shèn yī rì ]
甚:加深,胜似。一天比一天厉害。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渐严重。
周规折矩 [ zhōu guī zhé jǔ ]
本指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。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、准则。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 [ yù jiā zhī zuì,hé huàn wú cí ]
欲:要;患:忧愁,担心;辞:言辞,指借口。要想加罪于人,不愁找不到罪名。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。
知书达礼 [ zhī shū dá lǐ ]
知、达:懂得。有文化,懂礼貌。形容有教养。
礼先壹饭 [ lǐ xiān yī fàn ]
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。壹饭,犹言一顿饭,喻指极短的时间。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。
礼之用,和为贵 [ lǐ zhī yòng hé wéi guì ]
和:和谐,协调。按礼行事,当以和平和谐为本
强加于人 [ qiáng jiā yú rén ]
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。
分庭伉礼 [ fēn tíng kàng lǐ ]
比喻平起平坐,彼此对等的关系。同“分庭抗礼”。
阖第光临 [ hé dì guāng lín ]
阖第:全家。欢迎你全家来参加
爱礼存羊 [ ài lǐ cún yáng ]
由于爱惜古礼,不忍使它废弛,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。
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 [ yǒu zé gǎi zhī,wú zé jiā miǎn ]
则:就;加:加以。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,如果有,就改正,如果没有,就用来勉励自己。
不在话下 [ bù zài huà xià ]
指事物轻微,或者理所当然,不值得一提。
无服之殇 [ wú fú zhī shāng ]
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。因未成年,无丧服之礼,故称。
方外之士 [ fāng wài zhī shì ]
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
马齿徒增 [ mǎ chǐ tú zēng ]
马的牙齿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,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。
盘水加剑 [ pan shui jia jian ]
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。加剑:自杀。
礼士亲贤 [ lǐ shì qīn xián ]
礼:表示敬意。尊敬有知识的人,亲近有才德的人
【成语拼音】jiā l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厚于常规的礼仪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晋侯 见 郑伯,有加礼,厚其宴好而归之。”
(二)、以礼相待。《东观汉记·虞延传》:“延 以 寅 虽有容仪而无实行,未尝加礼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其餘虽一介之善,莫不加礼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