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宿水飡 [ fēng sù shuǐ cān ]
见“ 風宿水餐 ”。
宿水飱风 [ sù shuǐ sūn fēng ]
同“ 宿水餐風 ”。《四游记·铁拐修真求道》:“﹝ 李鐵拐 ﹞於是束裝長往,披星戴月,宿水飱風,一路玩景適情。”
以水救水 [ yǐ shuǐ jiù shuǐ ]
引水来救水灾,水势越盛。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,相反更助长其势。
重山复水 [ chóng shān fù shuǐ ]
指山峦重叠,水流盘曲。
人君犹盂 [ rén jūn yóu yú ]
盂:盛水的容器。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,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,盂是什么形状,水就是什么形状。比喻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…
泾清渭浊 [ jīng qīng wèi zhuó ]
泾水清,渭水浊。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,显而易见。
泾浊渭清 [ jīng zhuó wèi qīng ]
泾水浊,渭水清。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,显而易见。
水光山色 [ shuǐ guāng shān sè ]
泛指山水景色。
风轻云浄 [ fēng qīng yún jìng ]
见“ 風輕雲淡 ”。
有龙则灵 [ yǒu lóng zé líng ]
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
月光如水 [ yuè guāng rú shuǐ ]
月光清澈,如同水一样
抽刀断水 [ chōu dāo duàn shuǐ ]
抽刀:拔出刀来。水:流水。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。比喻无济于事,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。
游山逛水 [ yóu shān guàng shuǐ ]
山、水:指风景;逛:闲游。游览、玩赏山水景物
以水济水 [ yǐ shuǐ jǐ shuǐ ]
用水来给水增味。比喻随声附和,对事情没有好处。
风和日煗 [ fēng hé rì nuǎn ]
见“ 風和日暖 ”。
狐听之声 [ hú tīng zhī shēng ]
指冰下水流之声。
水木清华 [ shuǐ mù qīng huá ]
水:池水,溪水;木:花木;清:清幽;华:美丽有光彩。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。
盂方水方 [ yú fāng shuǐ fāng ]
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,水也成为什么形状。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
冰寒于水 [ bīng hán yú shuǐ ]
冰比水冷。指后来居上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
水陆俱备 [ shuǐ lù jù bèi ]
水陆: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。各种山珍海味都有。形容菜肴丰盛
悬河泻水 [ xuán hé xiè shuǐ ]
悬河:瀑布;泻水:水很快地往下流。河水直往下泻。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。
高屋建瓴 [ gāo wū jiàn líng ]
建:倒水,泼水;瓴:盛水的瓶子。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不可阻遏。
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 [ yǐ huǒ jiù huǒ,yǐ shuǐ jiù shuǐ ]
用火来救火灾,用水来救水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不能制止,反而助长其势
水到渠成 [ shuǐ dào qú chéng ]
渠:水道。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。比喻条件成熟,事情自然会成功。
水落归漕 [ shuǐ luò guī cáo ]
汛期过后,水位下降,河水流入了河槽。
【成语拼音】fēng shu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风和水;风和雨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公中流蹙之,因风水之势,贼舰悉泊西岸。”唐 李远《咏雁》:“关山多雨雪,风水损毛衣。”
(二)、风寒与湿气。北周 庾信《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》:“加以寒暑乖违,节宣失序,风水交侵,菁华已竭。”
(三)、风光,风景。唐 李绅《移九江》诗:“楚 客喜风水,秦 人悲异乡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二○回:“其山秀丽,松柏森然,甚有风水,和 梁山泊 无异。”
(四)、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。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李季兰》:“或以从军万里,断絶音耗;或祗役连年,迢遥风水。”
(五)、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、水流、山脉等形势。就生者之屋宅而言,谓之阳宅;就死者之坟地而言,谓之阴宅。迷信者认为“风水”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。旧题 晋 郭璞《葬书》:“经曰: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《古今小说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此间 武彊山 广有隙地,风水儘好,我先与你葺理塟事。”清 袁枚《新齐谐·诸廷槐》:“或问:‘可是 诸 府祖宗功德修来乎?’曰:‘非也。是他家阴宅风水所荫。’”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三:“在他的意思,以为我们母亲把 杜 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,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。”
(六)、指看风水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“他越发慌了,託这风水到处寻地,家里养着一个风水,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。这风水寻着一个地,叫那些风水来覆。”
(七)、比喻情势。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三折:“大家要看个风水。实是船小,载不起这几个人。”朱道南《在大革命的洪流中·广州起义》:“这两个家伙不看看风水,尽在‘赤子赤孙’面前出洋相。”
(八)、中医学病症名。谓受风邪而致肺部肿胀、痰涌等症。汉 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》:“上气喘而躁者,属肺胀,欲作风水,发汗则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