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甲载兵 [ bèi jiǎ zǎi bīng ]
身穿铠甲,手拿武器。指全副武装,披坚执锐
走马看花 [ zǒu mǎ kàn huā ]
走马:骑着马跑。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。原形容事情如意,心境愉快。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。
高翔远翥 [ gāo xiáng yuǎn zhù ]
翔:回旋而飞;翥:飞举。形容避世隐居
鸣钟食鼎 [ míng zhōng shí dǐng ]
钟,打击乐器,泛指一般乐器;鼎,盛物食器。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,眼前列着鼎器。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。
龙翔凤翥 [ lóng xiáng fèng zhù ]
①比喻瀑布飞泻奔腾。②比喻神采飞扬。
竹杖成龙 [ zhú zhàng chéng lóng ]
竹杖化作一条龙。比喻得道成仙。
风举云摇 [ fēng jǔ yún yáo ]
凭借风云飞腾而上。亦比喻飞黄腾达。
走鸾飞凤 [ zǒu luán fēi fèng ]
莺: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;凤:凤凰,古代传说中的鸟王。疾走着的鸾,飞舞着的凤。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,富丽堂皇
杳如黄鹤 [ yǎo rú huáng hè ]
杳:无影无声;黄鹤: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。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,从此不再回来。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。
飞鸟依人 [ fēi niǎo yī rén ]
依:依恋。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。比喻依附权贵。亦比喻小孩、少女娇小柔顺,可亲可受的情态。
云屯飙散 [ yún tún biāo sàn ]
聚集如云,分散如风。形容来往迅疾。
飞升腾实 [ fēi shēng téng shí ]
飞:飞扬;腾:上升。指名声和实际都好。
走马观花 [ zǒu mǎ guān huā ]
走马:骑着马跑。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。原形容事情如意,心境愉快。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。
骑驴风雪中 [ qí lǘ fēng xuě zhōng ]
用为苦吟的典故。同“骑驴索句”。
走马之任 [ zǒu mǎ zhī rèn ]
骑着马去上任。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
鸣钟列鼎 [ míng zhōng liè dǐng ]
钟,打击乐器,泛指一般乐器;鼎,盛物食器。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,眼前列着鼎器。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。
矢不虚发 [ shǐ bù xū fā ]
矢:箭。形容射箭本领极高。
弓马娴熟 [ gōng mǎ xián shú ]
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。指人善于骑射
渺如黄鹤 [ miǎo rú huáng hè ]
杳:无影无声;黄鹤: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。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,从此不再回来。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。
腾云驾雾 [ téng yún jià wù ]
乘着云,驾着雾。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,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。
东劳西燕 [ dōng láo xī yàn ]
劳:伯劳。比喻情侣、朋友离别。
群雌粥粥 [ qún cí yù yù ]
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。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,声音嘈杂。
伯劳飞燕 [ bó láo fēi yàn ]
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。
殷天动地 [ yǐn tiān dòng dì ]
殷:震动。震天动地,形容声音很大
翼翼飞鸾 [ yì yì fēi luán ]
指飞翔的样子。
【成语拼音】fēi qí
【成语解释】(1).快马。 前蜀 韦庄 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》:“飞骑黄金勒,香车翠鈿装。”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时有良医 薛子勉 者,家 芋江 ,距城二十里,病且亟,迺飞骑迎之。”《明史·徐文溥传》:“贡献本有定制,乃无故驰骋飞骑,出入都城,伺察动静。”(2). 唐 禁军名。 贞观 十二年 唐太宗 置左右屯营于 玄武门 ,其兵称“飞骑”。 唐 刘餗 《隋唐嘉话》卷中:“ 贞观 中,拣材力驍捷善驰射者,谓之‘飞骑’。上出游幸,则衣五色袍,乘六闲马,猛兽皮韉以从。”《旧唐书·职官志三》:“初, 太宗 选飞骑之尤驍健者,别署百骑,以为翊卫之备。 天后 初,加置千骑, 中宗 加置万骑,分为左右营,置使以领之。”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“命 仙芝 领飞骑、彉骑及 朔方 、 河西 、 陇右 应赴京兵马,并召募关辅五万人,继 封常清 出 潼关 进讨。”《新唐书·兵志》:“﹝ 贞观 ﹞十二年,始置左右屯营於 玄武门 ,领以诸卫将军,号‘飞骑’。”《新唐书·百官志四上》:“﹝左右羽林军﹞掌统北衙禁兵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。大朝会,则周卫阶陛;巡幸,则夹驰道为内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