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门难开 [ shàn mén nán kāi ]
善门:为善之门。旧指一旦行善助人,许多人都会来求援,凡无法应付了。
一介之善 [ yī jiè zhī shàn ]
微小的善行。
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 [ yī rén shàn shè,bǎi fū jué shí ]
古谚语,意思是为将者善战,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。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,则其众必起而效之。
一人善射 [ yī rén shàn shè ]
古谚语,意思是为将者善战,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。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,则其众必起而效之。
敬贤下士 [ jìng xián xià shì ]
尊敬贤者,屈身交接士人。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。
来者不善,善者不来 [ lái zhě bù shàn , shàn zhě bù lái ]
来的不怀善意,有善意的不会来。
独善自养 [ dú shàn zì yǎng ]
只求自我完善,修身养性。
成人之善 [ chéng rén zhī shàn ]
成全别人做善事。
善善恶恶 [ shàn shàn wù è ]
称赞善事,憎恶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
来者不善 [ lái zhě bù shàn ]
善:亲善,友好。强调来人不怀好意,要警惕防范。
脸软心慈 [ liǎn ruǎn xīn cí ]
软:和软;慈:慈善。脸面和软,心地善良。形容人不仅外表和善,心地也很仁厚。
积善余庆 [ jī shàn yú qìng ]
积:积累;善:善事;余庆:指先代的遗泽。积德行善之家,恩泽及于子孙。
赏善罚恶 [ shǎng shàn fá è ]
指赏赐善人善事,惩罚恶人恶事。
嘉言善状 [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]
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。同“嘉言善行”。
虚中乐善 [ xū zhōng lè shàn ]
中:同“衷”,内心;虚中:虚心;善:善言善事。指虚心采纳善言,乐意做善事
岩穴之士 [ yán xué zhī shì ]
指隐士。古时隐士多山居,故称。
积善成德 [ jī shàn chéng dé ]
善:善行,好事;德:高尚的品德。长期行善,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。
善善从长 [ shàn shàn cóng cháng ]
善善:褒扬美德;从长:源远流长的意思。原指褒扬美德,源远流长。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。
进善黜恶 [ jìn shàn chù è ]
进用贤善,黜退奸恶。同“进善退恶”。
与人为善 [ yǔ rén wéi shàn ]
与:赞许,赞助;为:做;善:好事。指赞成人学好。现指善意帮助人。
赏善罚否 [ shǎng shàn fá fǒu ]
指赏赐善人善事,惩罚恶人恶事。同“赏善罚恶”。
好善乐施 [ hǎo shàn lè shī ]
好:喜欢;善:亲善,善事;乐:乐意;施:施舍。指喜欢做善事,乐意施舍。
循循善诱 [ xún xún shàn yòu ]
循循:有次序的样子;善:善于;诱:引导。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。
枯槁之士 [ kū gǎo zhī shì ]
枯槁:瘦瘠。指隐居山林的隐士
作善降祥 [ zuò shàn jiàng xiáng ]
旧指平日行善,可获吉祥。
【成语拼音】shàn shì
【成语解释】(1).有德之士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一乡之善士,斯友一乡之善士;一国之善士,斯友一国之善士;天下之善士,斯友天下之善士;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,又尚论古之人。” 唐 韩愈 《董公行状》:“﹝四子﹞皆善士,有学行。” 明 方孝孺 《南稜王先生像赞》:“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,古之逸民。” 清 唐孙华 《哭大兄允中》诗之二:“没齿人争推善士,始知用拙道逾尊。”(2).慈善之士,行善之人。 明 宋濂 《陈府君墓志铭》:“遇有可矜,輒施与不靳,乡党称为善士。” 瞿秋白 《慈善家的妈妈》:“他倒沾着便宜,还得了善士的名声。”(3).信佛的人。《四游记·佛祖压倒大圣》:“你是何方善士,敢来阻住兵力?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行乐》:“无饮不奠,有食必陈,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