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名托姓 [ jiǎ míng tuō xìng ]
冒充别人姓名。
更姓改名 [ gēng xìng gǎi míng ]
更:改变。指改换原来的姓名
如蹈汤火 [ rú dǎo tāng huǒ ]
蹈:踩;汤:滚水。如同在滚水、烈火中行走一样。比喻处境艰险。
高名大姓 [ gāo míng dà xìng ]
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。
探汤蹈火 [ tàn tāng dǎo huǒ ]
犹言赴汤蹈火。比喻不怕任何艰险。
汤池之固 [ tāng chí zhī gù ]
汤:热水;池:护城河。形容坚不可摧。
改姓更名 [ gǎi xìng gēng míng ]
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重金袭汤 [ chóng jīn xí tāng ]
指几重金城汤池,防守非常坚固。
姓甚名谁 [ xìng shèn míng shuí ]
询问打听人的姓名。
如汤泼雪 [ rú tāng pō xuě ]
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。同“如汤沃雪”。
题名道姓 [ tí míng dào xìng ]
犹指名道姓。指对人不尊敬。
高姓大名 [ gāo xìng dà míng ]
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。同“高名大姓”。
渔夺侵牟 [ yú duó qīn móu ]
渔夺:掠夺;侵牟:侵夺。指掠夺、榨取百姓财物。
称名道姓 [ chēng míng dào xìng ]
称:称道。称呼姓名
隐姓埋名 [ yǐn xìng mái míng ]
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,不让别人知道。
赴蹈汤火 [ fù dǎo tāng huǒ ]
赴:前往;蹈:踩;汤:热水。形容不畏艰难险阻,奋不顾身
三汤五割 [ sān tāng wǔ gē ]
泛指烹饪之事。也指各种肴馔。同“三汤两割”。
壶浆箪食 [ hú jiāng dān shí ]
浆:汤;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,犒劳军队。形容百姓欢迎军队
平头百姓 [ píng tóu bǎi xìng ]
平头:古人不做官的人。指普通百姓
落汤螃蟹 [ luò tāng páng xiè ]
汤:热水。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。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。
荼毒生灵 [ tú dú shēng líng ]
荼毒:毒害、残害;生灵:指百姓。指残害人民。
提名道姓 [ tí míng dào xìng ]
提、道:说。直呼他人姓名,对人不够尊敬。
以汤沃雪 [ yǐ tāng wò xuě ]
汤:开水;沃:浇。用开水浇雪。比喻效果明显。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。
赴汤投火 [ fù tāng tóu huǒ ]
赴:去,走向;汤:开水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跳。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
出榜安民 [ chū bǎng ān mín ]
榜:官府告示。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
【成语拼音】tāng xìng
【成语解释】 拼音:tāng xìng 概述 汤姓系承于商汤,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。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,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、山西、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。秦汉时期,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,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。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(今越南河内西北),史载,汉武帝时,南越归顺,武帝派汤璋于交趾,职刺史。魏晋南北朝时,北方军阀混战,中原时有烽火,汤姓遂大举南迁,主要向东、南两个方向避乱。 汤氏源流 汤氏起源① 系出子姓,始祖成汤,以谥号为氏。成汤,帝喾之子契十四世孙,姓子,名履,又名天乙。灭夏建商后,定都毫。死后谥成汤。其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,成为汤氏。 汤氏起源② 出自子姓,商末宋国君偃之后,因避祸所改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载,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,把商旧都周围分封给商纣王庶兄微子启,建立宋国。传至偃,自立为王,偃之弟曰昌,昌生隆,改姓子,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,畏祸改子姓为汤姓。 汤氏起源③ 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。据《万姓统谱》载,春秋时宋国有荡姓,后去草头成汤姓;宋代有汤悦,本姓殷,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;满、侗、蒙、土等民族均有汤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