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毁瘠立 [ āi huǐ jī lì ]
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地瘠民贫 [ dì jí mín pín ]
土地瘠薄,人民贫穷。
变醨养瘠 [ biàn lí yǎng jí ]
使薄酒变醇,瘠土变得肥沃。比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。
积毁销骨 [ jī huǐ xiāo gǔ ]
积:聚;毁:毁谤;销:熔化。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
国无捐瘠 [ guó wú juān jí ]
瘠:瘦弱;捐瘠:贫弱以至死。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。
越瘠秦视 [ yuè jí qín shì ]
瘠:瘦。看待他人的得失,就像秦国人看待越国人的肥瘦一样。比喻痛痒与己无关
求全之毁 [ qiú quán zhī huǐ ]
毁:毁谤。一心想保全声誉,反而受到了毁谤。
积毁销金 [ jī huǐ xiāo jīn ]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毁销骨”。
瘠牛羸豚 [ jí niú léi tún ]
瘠:瘠瘦;羸:病弱的。瘦弱的牛和猪。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。
哀毁骨立 [ āi huǐ gǔ lì ]
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不屑毁誉 [ bù xiè huǐ yù ]
不屑:不值得,表示轻视态度;毁誉:毁谤和赞誉。指不值得理睬别人的毁谤或赞誉。
越人肥瘠 [ yuè rén féi jí ]
瘠:瘦。不在乎越人的肥与瘦。比喻痛痒与己无关
瘠己肥人 [ jí jǐ féi rén ]
瘠:瘦,引申为约束;肥:胖,引申为宽大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。
沟中之瘠 [ gōu zhōng zhī jí ]
瘠:通“胔”,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。暴露在山沟的尸体。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
积谗磨骨 [ jī chán mó gǔ ]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毁销骨”。
积谗糜骨 [ jī chán méi gǔ ]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谗磨骨”。
沟中瘠 [ gōu zhōng jí ]
瘠:通“胔”,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。暴露在山沟的尸体。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
毁不危身 [ huǐ bù wēi shēn ]
儒家丧制。指居丧哀毁,但不应因此丧生。同“毁不灭性”。
积毁消骨 [ jī huǐ xiāo gǔ ]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毁销骨”。
龟玉毁椟 [ guī yù huǐ dú ]
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。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。
瘠牛偾豚 [ jí niú fèn tún ]
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,小猪必死。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,欺凌羸弱的小国,小国也会灭亡
痛毁极诋 [ tòng huǐ jí dǐ ]
痛:尽情;诋:毁谤,诬蔑。指尽力揭发暴露或极力毁谤辱骂
毁家纾难 [ huǐ jiā shū nàn ]
毁:破坏,毁坏;纾:缓和,解除。捐献所有家产,帮助国家减轻困难。
避毁就誉 [ bì huǐ jiù yù ]
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。
毁于一旦 [ huǐ yú yī dàn ]
于:在;一旦:一天。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。
【成语拼音】huǐ jí
【成语解释】亦作“毁眥”。亦作“毁胔”。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而带之,相高以毁瘠,是姦人之道也,非礼义之文也,非孝子之情也,将以有为者也。”《后汉书·东海恭王彊传》:“﹝ 孝王 臻 ﹞及弟 蒸乡侯 俭 并有篤行,母卒,皆吐血毁眥。”《后汉书·彭城靖王恭传》:“和(刘和)性至孝,太夫人薨,行丧陵次,毁胔过礼。”宋 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执丧累年,毁瘠如礼。”《明史·张栋传》:“母卒,栋 年已六十,毁瘠庐墓,竟卒於墓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