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征苛役 [ héng zhēng kē yì ]
指滥收捐税,徭役严酷。
贪官蠹役 [ tān guān dù yì ]
蠹:蛀虫。贪图财物的官僚和吏役
无能为役 [ wú néng wéi yì ]
役:役使。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。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。
征贵征贱 [ zhēng guì zhēng jiàn ]
征:征兆。征贵:涨价的征兆;征贱:跌价的征兆。指价格波动的征兆
省役薄赋 [ shěng yì báo fù ]
省:减少;赋:税。减轻徭役和赋税,施行仁政
三征七辟 [ sān zhēng qī pì ]
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
南征北剿 [ nán zhēng běi jiǎo ]
征:征伐;剿:征剿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
休征嘉应 [ xiū zhēng jiā yìng ]
休:美好;征:征兆;嘉:美善;应:报应。吉利的征兆,美好的报应
信而有征 [ xìn ér yǒu zhēng ]
信:确实;征:征验,证据。可靠而且有证据。
调度征求 [ diào dù zhēng qiú ]
调度:征敛赋税;征求:征敛需索。指征敛赋税
征敛无度 [ zhēng liǎn wú dù ]
征:征收。敛:聚。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,搜刮百姓财富。亦作“征敛无期”。
卖富差贫 [ mài fù chà pín ]
指对于富人,得钱便予以免除差役;对于穷人,便任意征派劳役。
能征敢战 [ néng zhēng gǎn zhàn ]
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敢于作战
几而不征 [ jī ér bù zhēng ]
几:稽查,查看;征:征税。指在关卡、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。
东讨西征 [ dōng tǎo xī zhēng ]
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。同“东征西讨”。
无征不信 [ wú zhēng bù xìn ]
征:证据,验证。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。
不祥之征 [ bù xiáng zhī zhēng ]
征:征兆。指不好的预兆
选色征歌 [ xuǎn sè zhēng gē ]
挑选美女,征召歌伎。指放荡的生活方式。亦作“选歌试舞”、“选舞征歌”。
苦征恶战 [ kǔ zhēng è zhàn ]
艰苦的征战
惯战能征 [ guàn zhàn néng zhēng ]
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
讥而不征 [ jī ér bù zhēng ]
讥:稽查,查看;征:征税。指在关卡、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。
万里长征 [ wàn lǐ cháng zhēng ]
征:远行。上万里路的远行。形容极摇远的征程。
先见败征 [ xiān jiàn bài zhēng ]
征:征兆,迹象。事先就察觉了失败的迹象
榷酒征茶 [ què jiǔ zhēng chá ]
征收酒茶税。亦泛指苛捐杂税。
横征暴赋 [ héng zhēng bào fù ]
滥征捐税,强行搜刮民财。
【成语拼音】zhēng yì
【成语解释】(1).赋税与徭役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小司徒之职,掌建邦之教灋……凡征役之施舍,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。” 贾公彦 疏:“征谓税之,役谓繇役。”(2).指徭役。《诗·唐风·鸨羽序》:“《鴇羽》,刺时也。 昭公 之后,大乱五世,君子下从征役,不得养其父母,而作是诗也。” 宋 曾巩 《福州上执政书》:“及其后世,或任使不均,或苦於征役,而不得养其父母,则有《北山》之感,《鴇羽》之嗟。” 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不变法之害》:“国初因沿 明 制,稍加损益,税敛极薄,征役几絶。”(3).行役。 晋 潘岳 《西征赋》:“俾万乘之盛尊,降遥思於征役。” 唐 孟郊 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》诗:“安危所繫重,征役谁能穷?” 清 唐甄 《潜书·太子》:“凡教太子……行道,则见征役之劳;止舍,则见羈旅之劳。”徵役:1.招集兵卒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 子张 怒,退而徵役, 子产 奔 晋 。” 杜预 注:“召兵欲攻 子产 。”(2).征召徒役。指徭役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祀》:“徵役于司隶而役之。” 郑玄 注:“徵,召也,役之作使之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歆传》:“如闻今年徵役,颇失农桑之业。”《南史·蔡廓传》:“先是, 大明 世奢侈无度,多所造立,赋调烦严,徵役过苦,至是发詔悉皆削除。” 唐 韩愈 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近贼州县,徵役百端,农夫织妇,不得安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