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道之士 [ yǒu dào zhī shì ]
明白事理的人
一人得道 [ yī rén dé dào ]
一个人得道面仙,全家连鸡、狗也都随之升天。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。
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 [ yī rén dé dào,jī quǎn shēng tiān ]
一个人得道面仙,全家连鸡、狗也都随之升天。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。
有耻且格 [ yǒu chǐ qiě gé ]
指人有知耻之心,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。
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 [ jūn zǐ ài cái,qǔ zhī yǒu dào ]
君子:有才德的人。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,不要不义之财
若存若亡 [ ruò cún ruò wáng ]
有时记在心里,有时则忘记掉。用以形容若有若无,难以捉摸。
无名之朴 [ wú míng zhī pǔ ]
①道家指质朴自然、玄默无为之“道”为“无名之朴”。②未出名的璞玉。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。亦作“无名之璞”。
遁世长往 [ dùn shì cháng wǎng ]
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。
白衣公卿 [ bái yī gōng qīng ]
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
缨緌之徒 [ yīng ruí zhī tú ]
缨緌: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。带帽子的人,指社会上层人士
遁世离群 [ dùn shì lí qún ]
犹言避世独处。
白衣卿相 [ bái yī qīng xiàng ]
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
山林之士 [ shān lín zhī shì ]
旧时指山林中的隐士。
啖饭之道 [ dàn fàn zhī dào ]
啖:吃。指谋生的途径、方法
遁世离羣 [ dùn shì lí qún ]
犹言避世独处。《元史·隐逸传序》:“後世之士,其所藴蓄或未至,而好以跡爲高,當邦有道之時,且遁世離羣,謂之隱士。”《…
违世絶俗 [ wéi shì jué sú ]
同“違時絕俗”。 宋 陈师道 《上苏公书》:“ 謝公 江海之士,違世絶俗乃其常耳。”
安贫乐道 [ ān pín lè dào ]
道:主张,思想。安于贫穷,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。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横行奡桀 [ héng xíng ào jié ]
横行:不循正道而行;奡:夏代寒浞之子,相传是个大力士;桀:夏桀,暴君。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
直而不挺 [ zhí ér bù tǐng ]
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,但能有变通
守道安贫 [ shǒu dào ān pín ]
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。
弄兵潢池 [ nòng bīng huáng shi ]
比喻起兵。有不足道之意。潢池,积水池。
燕颔儒生 [ yàn hàn rú shēng ]
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。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。
磊瑰不覉 [ lěi guī bù jī ]
同“ 磊落不羇 ”。 宋 陈亮 《祭薛士隆知府文》:“余行天下,竊有志於當世。其道德純明可爲師表者,執贄進見,獲聽微…
言之成理 [ yán zhī chéng lǐ ]
之:代词,指所说的话。话说得有一定道理。
师严道尊 [ shī yán dào zūn ]
本指老师受到尊敬,他所传授的道理、知识、技能才能得到尊重。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、庄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