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声大呼 [ jí shēng dà hū ]
疾:急速。急促而大声的呼喊,以引起注意
大声疾呼 [ dà shēng jí hū ]
疾:快。大声呼喊,引起人们注意。
腹心之疾 [ fù xīn zhī jí ]
腹心:比喻要害处;疾:疾患。比喻要害处的祸患。
疢如疾首 [ chèn rú jí shǒu ]
疢:热病;疾首:头痛。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。形容忧伤成疾或心神不宁
疾味生疾 [ jí wèi shēng jí ]
疾味:能导致疾病的食物。吃了能导致疾病的食物必然得病。比喻恶有恶报。
疮疥之疾 [ chuāng jiè zhī jí ]
疮:疮疖;疥:疥疮;疾:疾病。比喻轻微的祸患
犬马之疾 [ quǎn mǎ zhī jí ]
谦称自己的疾病。
鼻肿眼青 [ bí zhǒng yǎn qīng ]
鼻子肿起,眼圈发青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卧床不起 [ wò chuáng bù qǐ ]
病卧床上,不能起来。
不徐不疾 [ bù xú bù jí ]
徐:慢。疾:快。不快不慢,从容自然。
伤心疾首 [ shāng xīn jí shǒu ]
痛心疾首,形容痛心之至。
振笔疾书 [ zhèn bǐ jí shū ]
振:挥动;疾:迅速。挥动笔杆,急速地写起来。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
行疾如飞 [ xíng jí rú fēi ]
疾:急速。行进的速度非常快
疾恶若雠 [ jí è ruò chóu ]
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。同“疾恶如仇”。
偕生之疾 [ xié shēng zhī jí ]
偕生:与生俱来。先天性的疾病。
载驰载驱 [ zǎi chí zǎi qū ]
指车马疾行。
疾言倨色 [ jí yán jù sè ]
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
心腹之疾 [ xīn fù zhī jí ]
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严重的隐患。
痛心疾首 [ tòng xīn jí shǒu ]
疾首:头痛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
河鱼之疾 [ hé yú zhī jí ]
河鱼:腹疾的隐称,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。指腹泻。
疾之如仇 [ jí zhī rú chóu ]
疾:憎恨。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
疾走先得 [ jí zǒu xiān dé ]
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。同“疾足先得”。
二竖为虐 [ èr shù wéi nüè ]
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
疾恶如仇 [ jí è rú chóu ]
疾:憎恨;恶:指坏人坏事。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。
轻重疾徐 [ qīng zhòng jí xú ]
疾徐:快慢。指弹奏器乐的方法
【成语拼音】qǐ jí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病中起用,以表对其人的重视。北周 庾信《正旦上司宪府》诗:“枚乘 还起疾,贡禹 遂弹冠。”倪璠 注:“《汉书》曰:‘梁 客皆善属词赋,乘 尤高。孝王 薨,乘 归 淮阴。武帝 自为太子闻 乘 名,及即位,乘 年老,乃以安车蒲轮徵 乘,道死。’”
(二)、犹起病,使病者恢复健康。宋 叶适《上光宗皇帝札子》:“臣虽至愚,窃论今日之事,恐其由前之时而处以后之势,用后之术而求前之功,补泻杂医,不能起疾,禾莠参种,迄靡丰年,此所谓治国之意当先明者也。”
(三)、引起祸患。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天监元年》:“李膺 諫曰:‘使君前有严敌,后无继援,山民始附,於我观德。若纠以刻薄,民必不堪,众心一离,虽悔无及。何必起疾可以济师!’”胡三省 注:“起疾,谓纠之以刻薄,民所不堪,则是兴长病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