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口角流涎(koujiaoliuxian)
成语注音:ㄎㄡˇ ㄐㄧㄠˇ ㄌㄧㄡˊ ㄒㄧㄢˊ
成语简拼:KJLX
成语繁体:口角流涎
成语解释:形容对喜爱又不能占有之物的羡慕之态。
成语出处:宋·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·题自诗与隆上人》:“学生睡法,饱饭靠椅,口角流涎,自喜以谓得其妙。”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例句:已造成了玉液琼浆,香醪佳酿。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,就要去吃。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回
滞颐,又名口角流涎,是中医诊断名词,意为小儿涎唾流出,渍于颐下。多因脾虚湿盛。成人可能见于中风口㖞导致涎唾不收。
恰才吃罢,口角流涎,两脚腾空,倒在凳上。
口唇干裂为津液不足,口角流涎是脾虚或胃热。
出现过短暂的说话困难,口角流涎或不能理解言语。
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,就要去吃,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。
用于癫狂心乱,痰迷心窍,神志昏迷,四肢抽搐,口角流涎。
风痰痹阻经络,仪容不正,症见口眼歪斜,面部麻木,口角流涎。
蹇涩、口角流涎、大便干燥、小便频数、遗尿不禁、苔白、脉缓等症。
河岸上有几对寨子里的牛在斗架,斗得眼珠通红,口角流涎。
定义:以口眼歪斜于一侧,目不能闭,口角流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。
此时口角流涎增多,呈白色泡沫状,常挂满嘴边,采食、反刍完全停止。